首页 学前教育 新工体来了多少人(新工体建设最新进展)

新工体来了多少人(新工体建设最新进展)

学前教育 2024-10-03 20:08:38 478 教育网

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记者张晓夏子林)记者6日从北京市重大项目办获悉,经过两年多的时间,足球场的主要建设任务为改建改造北京工人体育场工程竣工。“体育”成为全国首批、北京首个国际标准专业足球场。目前,“新工人体育馆”已具备举办比赛的条件。周边环境改善和商业设施建设完成后,将迎来北京国安足球队重返主场。

致敬经典,还原工体早期建筑面貌

新工体来了多少人(新工体建设最新进展)

工人体育场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工程。这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综合体育场。工人体育场自1959年建立以来,举办了一系列重大赛事,见证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它还因其长期作为北京国安足球队的主场而闻名。

北京建筑学院副总建筑师、工场改建工程总设计师杜松告诉记者,为了举办重大活动,工场自建成以来已经历了四次改造,但仍存在困难。彻底解决因安全隐患和设施落后而无法举办重大活动的问题。国际大型职业足球赛事等问题。2020年7月,工体开始整修重建,这也是工体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整修。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是“新工人体育场”如何能够留住中国人民的记忆和城市的情怀,并持续为公众带来精彩和美好。

北京市重大项目办二级巡视员马希胜介绍,“新工体”的设计理念确定为“传统外观、现代化场馆”。“传统面貌”体现在保持工体原有的椭圆形、立面形式和比例以及特征元素,同时保护和恢复工体建造初期的雕塑、建筑装饰构件等重要元素。

6日上午,阳光下的“新工作体”尽显优雅与庄严。清水混凝土立面色彩简洁,屋檐下标志性的方形窗花完美再现。一系列经典造型和元素的回归,让人由衷感叹:依然是陪伴大家许久的“老朋友”。

北京建工集团项目经理李新表示,回顾两年多的建设,建设者们始终充满信心。60多年前,老一辈“建筑工人”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建成了工地,创造了“芦苇塘奇迹”。如今面临疫情、工期等一系列挑战,新一代“建筑工人”不断克服困难,最终成功接响“接力棒”。

李鑫介绍,“产业新格局”建成后,团队将集中推进其商业配套区的完成、环境整治等工作。在保证项目整体美观的同时,他们将继续做好后期维护工作。

放眼世界,成为国际标准的专业足球场

作为“全国首批、北京首个国际标准专业足球场”之一,“新工业体育场”的另一大亮点是“现代化场馆”——完全按照国际足联标准设计建造适用于专业足球场。北京国安球迷长期以来一直期待着工人体育场从综合体育场转变为专业足球场。如今愿望实现了,也弥补了北京一流职业足球运动设施建设的短板。

众和工业体育(北京)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丁大勇表示,“新工业体育”选址正南正北,符合国际足联对足球场朝向的技术要求。足球场68000个座位的视线标高值符合国际足联要求,观看视野非常好。

此外,根据国际足联的要求,职业足球场必须为替补球员在替补席同侧预留热身区域。由于“新工人体育场”采用“碗”形设计,东西看台第一排座位距草坪仅8.5米。比赛过程中,前排的观众可以听到球员们的谈话,看到他们微妙的表情,甚至是汗珠。目前,足球场的草坪已经铺设完毕,未来草坪周围的沥青面将铺上人造草坪。

丁大勇介绍,“新工体”看台区新增三块环形LED屏,不仅能提升观赛氛围、丰富感官体验,也将提供更多的艺术呈现方式为了体育场未来的运营。足球场南、北两侧新增的300平方米航拍大屏幕的尺寸和清晰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新工作体”采用节能环保的LED光源替代原有光源。场内共有800多盏灯具。400除了用于球场照明外,还有座椅照明、氛围照明、应急照明等设置。在提供更好的观看体验的同时,也为活动运营保留了丰富的艺术表达可能性。

此外,“新工人体育”在“铁杆球迷”看台设置、包厢接待、餐饮及商品销售区域、无障碍观看区域、卫生间比例设置等方面也全面对标国际标准。

城市更新与民众共享的地标建筑

丁大勇表示,随着足球场主体建设任务的完成,“新工体育”已逐步进入运营阶段。即将迎来北京国安队回归,为北京今后举办更高水平的国际足球赛事提供场馆设施,助力培育体育消费经济。

根据建设规划,“新工人体育场”项目除保留地面足球场单体建筑外,还将建设占地约10万平方米的城市体育公园和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湖泊面积。3万平方米打造多功能健身设施。还有一个小休息场景。公园内将建设环保健身跑道等多种体育设施,将其打造成以体育场为核心的开放式城市体育公园。

“以前在工体看球赛很难找到停车位,比赛结束后,走很远的路坐地铁、挤公交回家的记忆很快就会成为过去。””。丁大勇介绍,北京地铁3号线、17号线将与工体商业配套区相连,形成集赛事、综合消费载体、体育公园、地铁公交系统为一体的文化体育消费流线。未来,“新产业+体育”将融合更加多元、丰富的业态和复合型配套功能,实现空间、运营、体验等方面的全面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