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前教育 优化就业指导(优化就业环境)

优化就业指导(优化就业环境)

学前教育 2024-08-11 21:44:56 389 教育网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号文,提出加大力度开拓市场化社会就业渠道,充分发挥政策性就业招聘作用,构建高质量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精准对接就业岗位。做好重点群体就业援助,简化优化求职就业流程,完善就业与招生培训联动机制。值得注意的是,《通知》明确需要完善就业反馈机制,实现就业、招生、培训联动,在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时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受疫情和全球经济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尤其是一些社会需求疲软、就业前景狭窄、供给过剩的学科和专业,不仅是就业困难的“重灾区”,也是专业调整的重点方向。

优化就业指导(优化就业环境)

《通知》指出,要引导高等学校聚焦社会需求旺盛、就业前景广阔、人才缺口较大的学科和专业,及时淘汰或更新提升不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科和专业。同时,教育部将利用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评估“双一流”建设成效,设置和评估学科专业,安排招生计划。教育部将实行红黄牌提醒制度,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进行监测和警示。

高等教育要培养社会可用的人才,让毕业生就业创业,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专业设置应顺应市场趋势,参考就业前景确定和调整专业规模。因此,根据就业状况调整学科专业,推动高校更加重视学生就业工作,有利于高校千方百计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同时,这也符合公共政策评估与反馈理论的命题,即根据政策效果及时调整和优化政策,避免政策出现偏差而不修正。

总的来看,根据毕业生就业状况评价高校、调整学科专业的大方向是正确的,有利于高校提高就业服务水平。但在实施过程中,也要避免就业率与专业设置、学科调整完全挂钩,甚至成为其唯一的“指挥棒”。

一个专业的受欢迎程度与很多因素有关。这些因素时时变化,很难准确判断一个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目前就业前景不佳的专业,并不意味着社会不需要他们,也不意味着他们未来会继续不利。与此同时,高校争相开设一些看似热门的专业,但也可能因预测不准确或供过于求而草草结束。

从职业定位和延续性的角度来看,需要考虑更多因素来避免职业暂停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考古学等冷门专业就业范围狭窄,但不能仅凭就业状况就将其淘汰。相反,他们应该考虑缩小规模或创新培训机制,并为他们提供缓冲和适应期。

除了就业率等反映就业数量的指标外,还应设置就业质量指标,避免过分强调就业。当前就业的时间、地点、形式和方式日益多样化。在监测专业就业率时,还必须考虑不同专业的特点以及新就业形式的多样性。

比如,不能只考虑即刻就业率或短期就业率,而应该让大学生在毕业后有一段时间的调整和适应,不断尝试和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又如,毕业生在共享经济或平台经济中实现灵活多样的新就业形式的能力也应纳入就业状况监测体系。

从目前就业形势看,一方面,部分专业毕业生供过于求,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直播、能源管家等许多新兴业态却供不应求,人才难求。但这些新兴业态尚未建立完整的培养体系,部分高校对新兴业态的反应和适应“缓慢”。

为此,必须赋予高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根据高校特点自主设置和调整专业,尽快适应社会需求,甚至提前设置一些有前途的专业。同时,鼓励更多高校实施大规模招生和专业精简,这不仅意味着学生有更多的专业选择,也促进了专业优化和就业提升。更重要的是,从人才发展趋势来看,培养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的T型或复合型人才是大势所趋。要消除文理分离、专业细分带来的弊端,真正推进文科教育和通识教育,以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而不仅仅满足于灌输专业知识和技能。

《中国教育报》版本22022年11月23日

作者:马良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