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前教育 双减之后学校的教育(双减后的学校教育)

双减之后学校的教育(双减后的学校教育)

学前教育 2024-09-17 03:11:50 457 教育网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号文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全面推进,各地纷纷响应落实。

全国两会之际,“双减”成为热门话题。民进党中央向全国政协提交了两份提案——《关于“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课后服务提质增效的提案》《关于“双减”背景下合理减轻教师负担并提供有效激励与保障的提案》,均与“双减”有关。

双减之后学校的教育(双减后的学校教育)

“双减”到底是什么意思?“双减”后,学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双减”政策后,教师工作时间得到延长。如何减轻教师负担……“双减”政策实施后遇到的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对此,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聆听他们的声音。

会员说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东城区世嘉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王欢:

“双减”与业绩并不矛盾

减少的是不必要的负担

“双减”后,学校作业明显减少,身边的补习班也明显减少。一时间,家长们有些不习惯,有的人认为,如果离开培训班,孩子的学习成绩会受到影响。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东城区世嘉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王欢表示,“‘双扣’之间不存在矛盾。”’和成绩。”减轻学生的负担,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内在动力,实现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质量更多的是指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还包括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这些能力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面对对此焦虑的家长,王欢经常建议他们在与孩子沟通时“走出‘用分数评价孩子’的逻辑”。她认为,家庭教育的任务是对孩子进行品德、素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引导。依靠学习和表现的主体是学校。如果家长用孩子的教育代替学校,就会造成不同角色职责的混乱。

同时她强调,我们不能从表面上看问题,也不能简单地以学习时间来定义学生。真正的成长是有模式的,教育也必须遵循这个模式,才能促进孩子的成功。“除了成功,更重要的是做一个成年人,有余力的时候,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这对自己、对他人、对民族、对国家都有价值。”

王欢所在的世嘉教育集团遵循政策要求。一方面,严格控制学生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教师采用“分层作业”,即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类型布置作业,避免作业内容中的机械性内容。反复添加创新性和研究性的内容,训练学生在此过程中合理规划时间。

除了学术任务外,学校也在不断更新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

王欢告诉北青报记者,以前老师不太参与课后服务,学校也没有这么丰富的课程,但现在学校根据需要开设了很多兴趣班、辅导班。对学生来说,提供了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资源,老师也充分参与其中。“这种方法以及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了课中课后知识的自然延伸,也使我们能够实现‘将孩子转化为留在学校’的目的。”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委员会提案委员会专职副主任熊水龙:

引导学校教职员工积极参与课后服务

也可以引入第三方

“双减”后,师资不足问题如何解决?

“双减”后,很多学校的课后服务仍然由学校自己的老师提供。不仅课程丰富度有限,无形中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时间。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提案委员会专职副主任熊水龙通过调查发现,“双减”政策明确要求学校提供课后服务,进一步延长教师工作时间。从早读到午休管理,再到课后服务,从早上7点到晚上7点,几乎所有人都在上班。调查显示,90%以上的教师每天工作9至12小时。

他建议,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引导学校教职工和退休教师积极参与课外服务,按照合理标准在课后服务补贴和报酬等方面提供保障,在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方面给予优惠,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动力。同时,介绍见习教师到学校参加课后延伸服务。见习教师的“教学经历”可以作为正式加入教师职业的“加分点”。

此外,还可以引入第三方组织,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动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大学生共同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建立课后服务协同工作机制,充分整合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科研教育实践基地等社会教育资源,加强城乡校际交流,引导和鼓励与周边共享学校、社区设施和场所。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中央民主委员会副主席、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朱永新:

建立校外教育机构公共服务清单

明确校外院校招生程序

“双减”后,资金问题如何解决?

丰富课程、聘请师资都离不开资金支持。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均已作出回应。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中央民主委员会副主席、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朱永新建议,为了更好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充分利用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建议建立校外教育机构公共服务购买机制。

一是建立校外教育机构公共服务清单,明确将师资培训、课程供应、教育信息技术服务、教育教学评估专业服务、学校委托管理等纳入公共服务购买校外教育机构名单;二是明确校外机构提供公共教育专业标准服务;三是建立准入机制,明确校外教育机构公共服务合格机构的办学准入方式、质量考核机制和退出机制,并向全社会公布合格机构名单。四是建立购买校外教育机构公共服务的经费保障机制,各地要把购买校外教育机构公共服务的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拨出一定份额向校外教育机构购买专业服务。同时,可积极推行委托管理,在师资配备、课程供给等方面可向校外教育机构购买一定比例的公共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金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建龙:

尽快出台“双减”专项法规

建立健全黑白名单制度

鉴于“双减”政策缺乏立法支撑,且政策大多灵活、短期,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委主任皮建龙金泰律师事务所认为,应尽快出台“双减”专项法律法规。

皮建龙建议,首先需要完善“政策+法律”的双顶层设计。尽快出台“双减”专项法律法规,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监管规定。同时,构建法制管理机制,建立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从审批、监管、处罚到退出的全闭环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黑白名单制度等长效监督评价机制,引导培训机构依法依规完成各方面转型。

除了顶层设计外,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互动也同样重要。皮建龙认为,要完善党委、政府领导下的相关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打破地域、层级、部门壁垒,整合资源;此外,还需要加强网络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强案件查判,同时加强对违法违纪校外培训的执法力度,出台相应机构的监管标准尽快,进一步规范各地“无纪律”校外培训机构的审批和管理,防止资本运作和新的隐忧发生。

行业自律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内容。皮建龙建议,行业协会要带头,准确传达政策精神和相关工作要求。要尽快出台实施细则等文件,对各校外教学培训机构进行监管。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自查、自查、自纠,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代表说

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董事长李岩:

建议全面增加体育、美育课数

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董事长李岩在接受北青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我国正在推动实施“双减”“双增”政策,体育运动和美育是重要的环节。她建议“进一步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和美育工作,适当增加体育和美育课时数”。

北青报:您认为体育和美育的作用是什么?

李艳:体育可以强身健体,磨炼意志;美育可以增强观察力、想象力、创造能力,增强精神文明和幸福感。加强学生的体育和美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至关重要,更关系到儿童。寿命。当前,我国正在逐步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升级,实现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号文件。教育部在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也在推动“双增”,即增加学生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增加学生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学生接受课外体育、美育训练的时间。和机会。实现“双减”带动“双增”,“双增”促“双减”,把学生从繁重、复杂的学科学习中解放出来,强化体育、美育、劳动、人文等复合型、成长型素质。社会实践培训和能力建设,为国家培养更多德、智、体、艺、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北青报:您认为目前体育教育和美育的现状如何?面临哪些问题?

李艳:从实际情况看,体育、美育仍是全面实施“双增长”的薄弱环节。现实中,学校体育美育课程开设时数不足,相关场馆设备建设不完善,专业师资大量短缺,教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存在应试体育美育分级现象。社会上。只有补齐短板,大力完善体育、美育领域,才能有效推动“双减”“双增”政策的落实。

北青报:您认为体育和美育应该如何加强?

李艳:我建议全面增加体育、美育班数,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场馆设备等软硬件建设,优化师资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北青报:如何增加课时?

李艳:国家鼓励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要强化学校主体责任。小学阶段,每周至少应有5节体育课,体育课和美育课不得以任何形式排挤。

充分利用学校正式课程结束后的时间,在学校增设体育、美育课程,增加学生的户外活动和兴趣拓展。不断拓宽课程领域,丰富课程内容,确保学校体育、美育课程得到全面发展。

考虑到校外培训机构收费高、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因素,需要加大多方投入,落实学校责任,鼓励学校层面统一评估和购买优质校外培训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体育和美育培训服务,可以避免“双增”导致家长花费额外的时间和金钱让孩子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增加新的负担。也将促进学生近视和肥胖率防治工作的开展。

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博物馆馆长齐梅:

博物馆可以为学生提供社会研究课程

博物馆被称为中小学教育的社交课堂。在“双减”背景下,学校和学生有了更多的业余时间,迫切需要丰富的课程和项目。

北青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博物馆馆长齐梅。她认为,在“双减”背景下,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社会课程”。

北青报:请您介绍一下首都博物馆作为“社会课堂”的专题展览和活动,以及近年来做了哪些尝试?学生会更加重视展览策划吗?

齐梅:首都博物馆作为北京的中央博物馆,肩负着弘扬北京历史文化的重任。尤其作为青少年教育基地,为北京中小学提供了较为丰富多彩的博物馆文化学习特色。

在展览策划方面,专为年轻人打造的“读书城展”系列,包括2015年推出的“读书城——探寻历史北京城”展览、“读书城——发现北京四合院之美”展览等。2017年推出“读城——发现北京四合院之美”展览,2015年推出“读城——探索北京中轴线”展览,形成首展品牌。

北青报:书博是否与一些中小学有共建活动,共同开发一系列课程或项目?

齐梅:首都博物馆高度重视与学校共建,充分发挥博物馆特色和优势,以文物为切入点,揭示北京历史文化内涵,不断探索、研究开发校园博物馆特色课程,主要结合“城市读展”系列让学生了解北京城市的发展、中轴线的设计、庭院的特色等。比如我们开展共建活动与北京八中、四中合作。据统计,以“探索北京中轴线”为主题的“城市读书展”第三期展出800余天,观众达120万人次,服务学校近130所。

在此期间,一方面让学生参观博物馆的展览,根据展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在博物馆课堂上完成专门的“作业”。同时举办相关活动,以北京历史文化为主题,结合摄影、绘画、征文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兴趣和特长,激发学生学习北京的热情历史和文化。

北青报:您如何看待博物馆在“双减”背景下的举措?博物馆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齐梅:“双减”的目的是让学生快乐学习,充分发挥个人兴趣爱好,培养多元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这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博物馆是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我认为与学校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学而不考”。虽然也会留下作业,但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达到教育的目的。

博物馆教育走进课堂,在内容上需要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血液。一方面要结合学校课程特点,同时主要利用博物馆收藏的文物,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后的故事。文物。这就是设计了课堂教学中的各科内容,包括物理、化学、数学、语文、历史、地理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

这些内容的学习方式可以在课堂,可以在博物馆,也可以在相关场所,体现了与学习内容紧密结合的多样化选择,强调互动性和生动体验,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从学习时间来看,据我了解,目前学生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到博物馆学习,大部分尚未形成系统、正规的校外课程。我觉得博物馆其实很愿意和学校合作开发相关项目,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帮助,让他们享受博物馆学习的乐趣。而且,不仅是博物馆,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也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与学校互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记者刘洋、郭慧敏、孟亚旭)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