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培训 中考古诗词常丢分吗(中考古诗词常丢分怎么办)

中考古诗词常丢分吗(中考古诗词常丢分怎么办)

教育培训 2024-08-24 20:27:21 374 教育网

本课我们就来谈谈诗歌描写中对比、衬托的特点和运用。

首先我们来说说比较。李白有一首诗,名叫《越中览古》:

中考古诗词常丢分吗(中考古诗词常丢分怎么办)

越王勾践打败吴圭,

战士带着他所有的荣耀回到家乡。

宫女满春宫如花,

现在只有鹧鸪在飞。

在这首诗中,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个画面:一是越王战胜吴国凯旋而归。战士们纷纷脱下上衣,穿上“锦衣”,向人民展示自己的战功。宫女们个个打扮得如花似锦,在宫中自得其乐;另一张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旧址上飞来飞去。昔日的胜利和兴奋早已荡然无存。

诗中通过具体的场景,将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盛衰无常之感。

通过这首诗,你可以发现对比手法的特点是使对比双方突出各自的特点,给人以冲击和震撼的感觉。

说完对比手法,接下来就要介绍一下衬托。

杜甫有诗《绝句》,诗中写道:“江中青鸟胜白,山间青花欲燃”。

这两句话都用了陪衬。河水绿了,鸟儿显得更白了,山绿了,花儿显得更红了。

通过这首诗,你可以发现,在衬托手法中,一是被衬托的主体,二是被衬托的主体。衬托的作用是衬托出主体的特征。

刚才我们讲的是同性的正衬托,反性的衬托也可以是反差。这样的匈奴《谢亭送别》写道:

一曲劳动歌解释了乘船旅行,

红叶、青山、急流。

夕阳西下,醉汉醒来,已远去,

满天风雨,下西楼。

第二句写的是两岸青山,霜染的霜林,遍地红叶的红枫。色彩在秋水翠绿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然而,这明亮的景色与《告别》这首诗的主题很不相称。一是明媚的自然风光,二是告别的怨恨。在情感体验上,自然是完全相反的,所以第二句中的自然风景与诗人的离别之情形成了对比。

现在你应该了解对比和衬托各自的用途了。现在我们来看一道真实的高考题。

2014年湖北高考,我考了一首罗爷的歌《早发》:

当灯火阑珊,鲁酒醒时,他已携孤剑离去。

担心看飞雪,听鸡鸣,背雁独自在天空。

白草靠近山口,有一条轻微的道路,浑浊的河水结冰了,寂静无声,直达水底。

他们之间的来往很长,情况就是赶走城里的客人(si)。

我有一个问题:请欣赏《大雁独飞天》中“背”字的表达效果。得分为3分。

这里的“背”是“携带”的意思,就是“反方向”的意思。诗人的行进方向与大雁归巢的方向相反。由此可见,诗人是用归来的大雁来衬托自己漂泊时的思乡之情。所以在这首诗中,对比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诗歌描写方法中的对比、烘托手法的描写到此结束。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比较方法的关键是要使比较的双方突出各自的特点,并且参与比较的双方本质上应该基本相同。例如《越中览古》中,用古今场景的对比来表达跌宕起伏。感觉。

衬托手法中有主体和衬托,衬托是用来突出主体的。除了具有相同性质的正箔之外,两个箔可以具有相反性质。例如,徐浑用离别的风景来衬托自己的别离之愁。

当然,诗歌中可以用来衬托的东西还是很多的。下一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箔片的种类。到时候那里见。

往期精彩回顾:

中国考古诗歌中经常考验抒情技巧,千万不要错过!

中国的考古诗常常考验动与静的技巧,不要错过!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