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培训 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路径与方向是什么(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路径与方向有哪些)

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路径与方向是什么(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路径与方向有哪些)

教育培训 2024-08-25 11:07:06 886 教育网

教育是基础。教师是教育计划的基础。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基础。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是办好教育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在对教师队伍建设作出系统周密的规划和安排,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期望的同时,还为促进教师专心育人、专心教学而设置了设置。建立了一系列保障机制。2022年9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完善教师岗位级别设置,科学制定岗位设置方案,优化教育岗位各级行政部门和中小学。结构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引领

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路径与方向是什么(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路径与方向有哪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发展,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认识教师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从战略高度出发,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根本任务。重视师德、能力、业绩、贡献,构建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是本次《指导意见》计划基本原则体现的用人导向,呼应了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重点。

完善岗位设置,增强教师积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人才强国战略。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作为学生成长的总引领者,中小学教师的整体地位和水平对于加快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根据《指导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促进基础教育发展为目标,在充分遵循中小学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学校教师,创新中小学岗位管理政策措施。完善和拓宽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可以有效激发中小学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可见,《指导意见》通过完善岗位设置,为激发教师队伍活力、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实施依据。

师德为先,能力为先。作为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题,师德师风建设始终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被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对新时代如何为大国培养好教师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他特别针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强调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关爱教师。改善教师待遇等重点领域,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

此次《指导意见》还明确了师德优先、能力优先的岗位聘用条件。例如,担任高级教师职务的首要条件是“具有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师德”,其次是“在教育教学、育人工作中表现突出、能力突出;在科研和推广工作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教育理念、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ETC。

以岗位设置优化完善为内涵

《指导意见》对中小学教师岗位级别设置、岗位设置方案、岗位结构等提出了详细、明确的要求。坚持因势设岗、精简效率、科学规范、考核聘任相结合,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度。岗位管理制度,为优化完善岗位设置提供规范指导。

提高岗位设置的科学性。《指导意见》将教师职称评定与岗位招聘结合起来,使中小学教师的招聘和管理更加规范。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岗位招聘办法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为依据。这种做法虽然保障了教师作为事业单位成员的基本权利,但却忽视了教师教育教学发展和自身专业成长的基本规律。专业技术岗位教师的特殊性减弱。此次《指导意见》,特别注重科学制定岗位设置方案,优先满足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职位级别设置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级,明确“十四五”期间高级教师职位数量占教师总数的5以下国内中小学教师职位。2015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号文,建立中小学教师统一职称制度,设置高级教师职称,打破小学教师晋升“天花板”和中学教师。岗位设置与职称制度的有机结合,畅通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晋升通道,拓展了专业发展空间。

就业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振兴农村教育关键在教师。近年来,国家层面通过“特岗计划”、“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县管”等方式,不断加强乡村教师的引进,加大师资支持力度。校招”提高农村教育整体质量。振兴农村教育发展。此次《指导意见》也体现了加强对教师发展的支持,更好地引导教师集中教学的导向。在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部署《指导意见》相关要求指导下,优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岗位结构,要求在统筹县域管理的前提下适当向农村倾斜,比如提供农村中小学急需的高素质毕业生。经批准设立高水平教师专职岗位;按照“精准评价、精准使用”的标准,满足农村中小学教师中高级岗位需求;对援藏、援疆、援青教师职称认定和岗位聘用给予政策倾斜。缓解师资难招、难留等问题,同时引导优秀中小学教师到农村和困难边远地区任教,为促进中小学教师均衡高质量发展提供综合政策保障。

将职务任用自主权下放给下级。简政放权一直是教育行政改革的难点问题,也是中小学校长关注的重点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对治理现代化作出全面部署,在教育行政改革层面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推进管办分开分级,扩大省政府的教育统筹权和学校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多年来,各项政策以简政放权、管办分级分开、放管服结合为重点,旨在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关于完善教师岗位设置管理的相关规定也体现了简政放权的基本理念。比如,国家层面不再对高、中、初级职位的比例进行统一规定,而是明确合理配置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授权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科学设置分部门、分类别的教师岗位结构,适当优化调整中小学岗位结构比例。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班级名额、生源等情况,在核定的岗位总数内协调分配各学校的岗位数,同时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等级。同时,还强调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主导作用,要求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全县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校岗位设置的指导。县。

依托标准化岗位竞争管理

《指导意见》依托规范岗位竞聘管理,为学校规范岗位聘任、完善岗位聘任和全流程管理提供实践空间。

提高岗位聘任的自主性和规范性。近年来,基于教师作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第一资源的战略定位,国家出台了多项以尊重教师、强教师、惠教师为重点的文件,旨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社会效益和社会效益。地位和发展动力。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号文件提出,学校要进一步落实办学自主权。符合条件的学校应当在职称结构比例范围内按照标准自主考核聘用中初级职称和岗位,按照管理权限推荐或者聘用高级职务。职称和职务方面,鼓励地方政府进一步探索有条件的学校在职称和职务结构比例范围内自主评价和招聘高级职称和职务。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号文也明确扩大校级职称评审和聘用自主权。中、初级职称和岗位由有条件的学校按标准独立考核聘用。高级职称和职务由学校按照管理权限考核聘任。由学校推荐或聘用。

中小学教师规范化、自主化招聘,是保证教师有岗位幸福感、职业成就感的关键。《指导意见》强调中小学校要规范开展岗位招聘,坚持简单、易行、可操作的原则,规定岗位竞聘的程序和方法。首先,要明确岗位设置方案,这是学校公开招聘、确定岗位级别、调整岗位、考核工资福利的主要依据。因此,各学校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法规,根据学校的社会职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其次,要规范竞聘流程,可综合采取笔试、面试、民主评议、同行评议、教学水平综合评价等方式,按照制定方案、发布竞聘信息、人员申报等方式进行。推荐、资格审查、组织竞赛、确定并公示拟聘人员名单、签订或者变更聘用合同等程序。岗位设置应当优先考虑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以教师岗位为重点,并根据需要合理设置管理岗位和工作技能岗位。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指导意见》相关内容,进一步落实学校人事工作自主权。各中小学要按照岗位结构比例对教师进行职称评审,坚持按岗聘任。

加强离职后全流程管理。加强中小学教师离任后全过程管理,关键是建立健全岗位管理和考核制度,确保人员在职期间能上能下、能进能退,确保用人有责。人们做正确的事。2015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号文件中明确了相关规定,要求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加强离任后管理,确保人员在职期间能上能下。招聘。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号文件也对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提出了改革要求,要求建立考核评价体系。符合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指标体系,坚持德才兼备、综合考核。突出教育教学实际绩效,引导教师专心教书育人,同时着力加强离任后管理,激发教师工作活力。

《指导意见》加强离职后管理的要求,指向中小学教师离职后管理弱化、“终身一次就业”问题等问题。这就要求学校层面完善考核制度,突出奖好罚坏的考核标准,建立健全人能进、人能出、谁能上、谁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同时注重听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评价。这种岗位任用和管理方式,要求教育管理者提高管理素养,构建科学的管理理念。具体来说,可以从人文教育理想、民主生活方式和公共社会空间三个维度进行丰富和完善。人文教育理想要求学校注重学校教育的整体性、个性化、人文主义;民主的生活方式要求学校有透明的信息流通、明确的议事规则和民主的治理结构;公共社交空间要求学校体现公共社交空间的属性,对家长和社区表现出欢迎态度,在环境布局上体现安全、健康、保护和教育,最大限度地支持人际交往。基于以上理念,各学校在完善离职后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民主,严格按照《岗位职责》规定的岗位职责和任务,严格考核教职员工的工作表现。雇佣合同,重点关注工作表现和贡献。其结果作为教职员工岗位调整、职称评定、职级晋升、工资考核以及聘用合同变更、续签、解除、终止的基本依据。

作者:杨晓萌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