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培训 中庸之道是什么之道(中庸之道什么意思啊)

中庸之道是什么之道(中庸之道什么意思啊)

教育培训 2024-08-17 14:00:50 145 教育网

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记载子思是孔子的孙子,还说“子思行中庸之道”,这是对孔子道家思想的继承。所以,《中庸》的道就是孔子的仁,是做人的原则。孔子一生苦读,追求此道。他应该向谁学习?向尧、舜等圣人学习,向我们的祖先学习,向一切有学问的人学习,几乎就是向所有人学习。所以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之,择恶而从之。”做人,首先要对父母好,这叫孝顺。与兄弟姐妹如何相处,这叫手足。还有朋友,一定要“守信”,要想得到“义”,就必须知道犯错时的“耻辱”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孔子也收了很多弟子。向他学习这个道理,其实是大家共同的追求。终于有一天,孔子找到了这个办法,因为《论语》里有明确的记载:“子曰:十十五,立志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立耳。”,七十岁,随心所欲,不逾矩。”事实上,孔子在七十岁的时候,就明白了一个人应该知道的一切道理和应该遵守的规则,并以自己的方式去执行。身、心,所以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即不超出做人的原则和规则。假设这个道是一种果,称为“道果”。孔子搜索一辈子,当他找到的时候,肯定是一口吃下去的。吃完后,他露出了高兴的表情,点头道:“嗯,很好吃。”学生们纷纷问道,露出傻乎乎的表情:“老师,道果味道如何?好吃吗?”这时候问题就来了,人都是经验生物,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无论怎么说,都无法真正理解。比如,一个人如果没有吃过苹果,无论怎么讲,都无法真正理解。我们解释一下,他无法真正知道。他只能吃一口。所以孔子不能告诉他的学生“道果”是什么味道,因为没有人吃它。我只能告诉你,“你没有”你没吃过,我跟你讲你也听不懂,但是你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这个道果。你按照我以前找的方式去找,肯定能找到。”这就是“求人德仁”。这些学生弟子心地善良,希望天下人都能吃到道果,于是赶紧把老师的言行和学习心得写下来,传给世人。这是《论语》。然而,当时的世人并不相信孔子的这些学说,所以到了子思的时候,孔子的学问还没有成为显赫的学派。子思怕这个“道统”失传,所以写了《中庸》。《中庸》开篇第一句是“命曰性,志曰道,行道曰教”。按照我的理解,“瑞兴”这个词叫“道”,就是“随心所欲而不违背仁”的意思。这就叫“道”,因为随心所欲就叫“道”。按照今天的理解,不就是“随心所欲”吗?而这条道就是孔子所得到的“仁道”。

这些做人的道理说起来很复杂,所以用“仁”字来代表,所以儒家之道被称为“仁之道”。那么什么是仪式呢?我的理解是,做人的道理太复杂了,难以解释。考虑到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知识的传播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我把做人的原则制定成了一套规则。这样就简单多了,让大家暂时不用担心“原因”,按照这些规则来就可以了。但这些原则和规则不变吗?我认为它会改变,因为世界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思想会改变,做人的原则和规则也会改变。如果有人拿出“夫为妻之师”的理论来要求自己的夫人,我们为什么不天天吵架呢?离婚是可能的。所以,我建议大家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学习毛主席的《矛盾论》。学习不能机械死板,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相信书比没有书要好。

中庸之道是什么之道(中庸之道什么意思啊)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