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培训 为啥连张献忠也成考试保护神了呢(张献忠暗示谁)

为啥连张献忠也成考试保护神了呢(张献忠暗示谁)

教育培训 2024-08-11 19:04:28 336 教育网

高考季,当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上突然没人停止搞“封建迷信活动”时,或许就意味着高考学子已经走进了考场。

当然这只是一个玩笑。

为啥连张献忠也成考试保护神了呢(张献忠暗示谁)

不过,在考试前,关注各种细节、祈求好运,是考生比较普遍的心态。比如,铅笔两端不要削尖、左肩撒点盐、穿紫色衣服、带一支考试高分的幸运笔等等。考场外还有一幕,“旗袍妈妈”送考,祈求“顺利开学”。

网友纷纷分享了混淆考试的“迷信”行为。(图片截图自微博)

总之,考生和关心他们的人,总是希望能够借助古老的神秘力量,驱走厄运,寻求好运。其中,以各种“谐音梗”最为常见。事实上,很少有人真正迷信这些神秘的力量。人们仍然认为,考试首先需要依靠知识积累和熟练程度,还有一些运气。然而,这并不能阻止一种或另一种“世界上混乱的行为”的发生。有的无害、吉祥,有助于消除考试的紧张气氛,而另一些人,比如张献忠,一夜之间就成了考试的守护神,这就有点不可思议了。

撰文|李夏恩

为你的考试送上我的时装秀

高考第一天终于过去了。不言而喻,考场上写字写得很多。难得的是,今年,考场外面也是色彩缤纷。虽然等待考生“出炉”的家长们如临大敌,将任何可能干扰孩子赛场发挥的噪音都挡在门外,就像死寂的战场也能铺满金色的向日葵一样,考场外焦灼的寂静也能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从杭州西湖畔到广西丽江畔,从江西梅岭山麓到北京红墙绿瓦,随处可见身着旗袍的妈妈们,带着红地毯般的饱满热情节目,给即将走向考场的孩子加油。

“旗袍妈妈”考试了。(图片来源:大河报、和报全媒体、央视2022年6月7日)

穿旗袍的不仅仅是考生妈妈们。苗条旗袍助教队伍中,还包括一群希望自己的学生能上金榜的男老师。在河南郑州,男教师也穿旗袍。在学生们的欢声笑语中,他们昂首阔步在操场上昂首阔步。——但这并不是男老师第一次为学生穿上旗袍。早在两年前,辽宁丹东敬业实验高中班主任王立波就率先以身作则,穿上东北最流行的红色旗袍,搭配花大衣造型走上讲台。他还特意邀请每位学生在旗袍上剪裁。据说叉子越高,考生的分数就越高。你可以想象,当老师从教室出来时,他的衣服在风中飘扬,就像蔡恋在空中跳舞一样。

王立波老师为学生穿上旗袍,并邀请学生上前剪裁。(图片来源B站《晨视频》截图)

如果传统习俗能够缩短时间限制,那么穿旗袍助考就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传统习俗。据一项不太严谨的研究显示,从2016年开始,穿着旗袍助考的人盛况空前。当时流行的一本高考着装指南,详细解释了高考如何着装以及这样穿的原因:

“考生应着装参加考试。第一天,早上穿红色(良好的开始),下午穿绿色(一路绿灯),灰色和黄色(走向灰色和黄色)第二天,孩子高考,妈妈穿旗袍(好的开始),爸爸穿旗袍(成功的开始),穿马褂(立即成功)。

或许是因为这个指引太过繁琐,不仅把高考变成了一场时装秀,光是换衣服就严重挤压了考生宝贵的午休和临时抱佛脚的时间,所以最终不得不大幅简化。支持旗袍考试的重任落在了忙碌备考的妈妈身上。不过,这篇攻略或许对支持旗袍的男老师们来说是一个提醒。他们可以把旗袍改成象征着马上成功的马褂。不过,也许这些在讲台上骂方丘的大佬们都喜欢穿旗袍。

荒诞与理性

当然,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都不会真正将自己的考试成绩与旗袍开衩的大小挂钩。如果真的是旗袍的开衩越大,考试成绩就越高,那么考场上支撑最好的服装应该是两件东北大学的了。花门帘不仅意味着成功,还寓意着美好的未来。可谓一石二鸟。

旗袍的真正作用其实和啦啦队的露脐裙和手中飘扬的花束是一样的。只是起到一种精神鼓励的作用,给考前紧张的心情增添几分放松和欢笑。它是一种心理安慰剂,但并不是战场上万无一失的武器。每个人都知道这一点,但他们对此感到高兴。不然考试就只剩下“紧张”两个字了。

用象征着胜利的旗袍来缓解考前的紧张情绪,无疑是一种理性的看法。然而,至于旗袍有助于考试,则让人忍俊不禁,但也显得颇为荒唐。就像手捧向日葵“一举拿下第一名”一样,可以归为所谓的“迷信”。但人类就是这样一种极其奇怪的生物。他们可以像数学考试时用各种定理运算回答证明题那样运用理性,但也可以荒唐到考试前让学生在旗袍上割几刀。而这些荒唐的行为也能得到理性的解释。

在日本,吃零食“Pocky”(日语倒着读,意思是“好运”)被认为可以在考试时带来好运。

穿旗袍意味着胜利,也就是所谓的谐音。从民间传说的角度来看,无非是交感巫术中的相似法则,就是通过相似的声音将不相连的事物连接在一起。就像旗袍和高考本来是水火不容的,却因为成功的谐音而绑在了一起。这种通过谐音连接事物的心态的起源比旗袍要古老得多。它可以追溯到语言首次使用的早期时代。

正如民俗学家乔治·弗雷泽在其经典著作《金枝》中指出的那样,原始人无法清楚地区分语言和事物。他们认为“名字与其所代表的人或物之间不仅存在着概念上的联系,而且还存在着真正的物质上的联系”。

《金枝》,[英文]作者:J.G.《弗雷泽》,王培基、徐育新、张泽石等译,商务印书馆,2019年10月。

这种心态并不难理解,就像看梅止渴这个成语一样。当你听到李子的名字时,你就会想到酸甜可口的味道,口水就会不受控制地流下来,就好像你真的在吃李子一样。梅的名字和真正的梅之间的关系虽然只是概念上的,但却能产生真实的感情。于是顺理成章地将“穿旗袍”的谐音意思“出头”与“高考出头”联系起来。

虽然这种联系是合理的,但它并不合理,因为这种联系的建立本身就充满了荒谬和谬误。但正如身穿旗袍的男老师在操场上走秀可以让学生开怀大笑、缓解紧张一样,也并非没有优点。就像人类经常从错误的前提出发,最终得到正确的结论一样。迷信的舒缓美德如果运用得当,不一定会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甚至成为一种传统民俗,流传至今。

微信搜索页面“高考”表情包的部分结果。(微信搜索页面截图)

在古人那,谐音是个传统

在旗袍诞生之前的古代,考生也用谐音的方式为自己的金牌头衔求吉祥。

明末学者冯梦龙在题为《俗谶》的文章中提到,南都乡试前一天,考生住的旅馆老板一定会煮猪蹄当食物。熟习试题,“熟题”谐音,取“熟蹄预言”。无锡话“考中”中“中”字的发音与粽子中“粽”的发音相似。因此,大考前,亲友们一定会给考生送毛笔、粽子和一种叫“定胜”的食物。对于“糕”这样的糕点,许愿是“结糕粽”,寓意“有缘上高中”。猪蹄、鼎盛糕点和粽子,这三种食物,与考试高中有着谐音关系,自然就坐上了考试的列车。从冯梦龙眼中特别可笑的迷信,变成了如今高考前给考生送祝福的传统。民俗学。

从最理性的角度来看,打着要求口头荣誉的幌子,让考前紧张的考生吃猪蹄、油饼补充必要的蛋白质和能量,也算是一个谐音梗的化名。

谐音模因本身源于早期人们的心理,在考试的加持下,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即使冯梦龙所嘲笑的科举制度在20世纪初就结束了,但只要科举存在,这些习俗就可以沿用。虽然有时候荒诞得让人发笑。

《倩女幽魂》(1987)剧照。

舒新成,20世纪的教育家,没有搭上科举时代的进士末班车。然而,1909年科举废除后,他参加了学部举办的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并顺利通过了考试。虽然他只是一名小学老师,但他却受到了和高中生一样的严肃对待。家人和邻居都把他视为考中的秀才,放鞭炮、喝喜酒。而他的母亲,因为忙着倒茶送烟,导致厨房里正在煮的一锅饭变成了半生不熟的焦粥。——“因为加米的时候没有搅拌,而且火力太强,所以底部是干的,顶部变成了粥。”“中间还没熟。”没想到,这锅烧焦的粥,竟然是一个吉兆:

”大家唱着“封侯”(与“程州”同音)和“上海”(与“烧”同音)的口号,然后向我表示祝贺。当时,我似乎真的带着光荣的称号回来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

虽然从当今食物营养的角度来看,烧焦的食物有致癌的嫌疑,但吃一碗谐音“风侯升上”的烧焦粥的快感,却可以抵消这种微乎其微的致癌风险。但一些为了谐音而采用的考试迷信,只能给后人带来一些笑话。

《宋笔记《遯斋闲览》描述了一位迷信的考生,他极其关心谐音。这位名叫刘冕的考生,特别忌讳“洛”音,因为这个字与“洛”同音,就是考试不及格的“洛”。即使是同龄人在跟他说话,如果他不小心说出了“洛”的声音,他也会生气、生气。他的奴婢对于这样的主人来说就更倒霉了。如果他不小心说出“摔倒”两个字,就会被人用拐杖打。由于刘冕回避“洛”字,甚至不准说与“洛”字发音相近的“乐”。别人祝贺的时候都说“幸福”,但在他面前却只能说“幸福”(现在你知道那些告诉你不能说“端午节快乐”只能说“端午节快乐”的家伙在哪里了吗?)都说《端午幸福》是从哪里学来的?)

刘冕如此在意考试,自然不会不考。这一天,考试成绩终于出炉了。他自己不敢看,就派了仆人去看。过了一会儿,仆人回来了。

刘冕连忙迎上来,问道:“我同意吗?”仆人想了想,回答道:“书生身体很好。(你这次‘摔倒’了)”

刘冕自己也变成了“好”,那些他如此珍视的谐音最终并没有让他上高中。但对于这个清朝无名的读书人来说,他在考试前对谐音感到非常愤怒,而这种愤怒都是自找的。去考试的路上,他的头巾被风吹落了,仆人连忙喊道:“摔倒了!”橘子听后心里不高兴,就警告道:

“从现在开始,不谈落地(摔倒),只谈落地(获得第一)。”

仆人点头同意,把行李捆好,对橘子说道:

“现在,如果你飞到天上,你就永远不会再到达地面了!”

张献忠成为考试保护神,

才不可思议

通过谐音来求得口才荣耀,应该算是最无害的考试迷信。与其穿旗袍象征成功,今年高考却出现了令人惊讶的新迷信形式:明末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突然被视为考生的守护神并莫名其妙地成为了网红。在一尊广为流传的神像上,张献忠被赐予“考神”的称号。雕像两侧刻着两行大字:“百关必过”和“金榜题名”。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写着:

“这就是传说中的考试之神,如果你家里有考生,只要你在一分钟内转发三个不同的微信群,考试之神就会保佑你每次考试都通过!这真是一个美好的祝福!转发吧候选人们!”

张献忠进士。(图片来源豆瓣用户)

张献忠一下子就成了考验神,实在是让人莫名其妙。一条网友评论写道:“现在是高考,学生们在空间里贴孔子、魁星、文昌帝君、文殊菩萨,我能理解。但张献忠是什么心态?”还有评论戏称,与其崇拜张献忠,不如崇拜黄巢这位复试名将,求他保佑,让他不要复试。

今天张献忠突然成为了考神,确实充满了荒诞,但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的考神称号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来历。这个渊源来自于张献忠在四川的所作所为。

清代四川文士彭遵嗣在记述张献忠在四川的事迹的《蜀碧》中记载了这样的轶事。他写道,张献忠在四川时,大军所过之处,“酒楼、民居、园林、亭台楼阁,皆化为瓦砾,唯存文昌庙、关帝庙”。”原因是张献忠是陕西省的领导人。关帝一直是陕西人民崇拜的神。对于受科举和文运支配的文昌帝,张献忠尊其为“太祖高帝”,并专门为文昌帝修建了七曲山祠堂。

明代和代德化窑文昌帝像。

究其原因,在民间传说中,文昌帝就是汉代梓潼县人张亚子。据传,张献忠路过梓潼时,梦见一个人带着哥哥的红色请柬来拜访他,并警告他不要杀害梓潼人。早上起床后,张献忠就问当地人,梦中的兄弟是谁。他回答说:“这位文昌帝也姓张。”张献忠说:

“我们怎么忍心杀死我们的兄弟?”

结果,梓潼县的百姓才得以逃脱。另据传闻,文昌帝并没有亲自到梦中给张献忠送同族兄弟的拜书,而是在梦中对他进行威胁和警告。惊醒的张献忠命四川士人写祭文祭祀文昌帝。但那些复杂的追悼词他听不懂,所以动不动就杀掉。最后,张献忠干脆自己动手,说道:“我们自己做,我们读,你写下来!”所以他说:

“我姓张,你也姓张,累得我害怕,咱们和你同宗同宗,享受吧!”

无论是崇敬还是威胁,总之,张献忠和文昌帝成功联手了。还为文昌帝修建了一座宏伟的庙宇,尊其为高太祖。他本人也成为文昌帝的嫡系后裔。张献忠虽然在四川因军杀掠而臭名昭著,但在他死后,梓潼县人民其实还供奉着他的雕像。

《梓潼县志》记载“明代梓潼人,震慑奸臣张献忠威,有其像于风东楼,供奉不已”。这尊“青袍、金面、绫紫领、坐角凝目”的张献忠雕像,已供奉了近百年。直到1742年,绵竹知县安洪德下令将其毁坏。但安鸿德所立的《除毁贼像碑记》中却记载,当地百姓不仅崇拜张献忠,甚至形容他的雕像为“文昌像”。——从此,张献忠成为文昌帝的嫡系后裔。成为文昌帝的化身。考虑到文昌帝自唐宋以来一直是读书人的福神,被神化为其化身的张献忠被奉为“考试之神”也就顺理成章了。

张献忠成为考试之神虽然合情合理,但考生们崇拜的却是张献忠这个不识字、不写字的神。如果高考作文时爱上他,写下“万物生以养人,而无一德”的文章。有了“报答天”这样的字眼,恐怕今年的零分作文肯定会落在我的身上。而且即使拜对了神,根据以往那些“成功”的拜神考试经验,神往往也不会直接告诉考生“第一题选C,第二题选A”。高考作文题为《红楼梦》。相反,他们会以极其隐晦的方式回应考生,而且往往隐晦得考生直到考试结束后才明白“上帝”的意图。

《子不语》,袁枚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1月。

清代袁枚《奇事记》第《子不语》号所记载的仙人漏号事件颇为典型。康熙五辰科试期间,一群考生向仙人请教试题。仙人答道:“我不知道。”弟子们又祈祷:“仙人怎么会不知道呢?”然而,仙人还是写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

众人哈哈大笑,认为诸神真是无知。然而,当第二天考场发下试卷时,所有人都傻眼了。他们看到,这次科考的题目是“不知天命,不能为君子”。

这位仙人的话虽然含糊其辞,但或许是因为左右为难。毕竟,身为仙人,理论上来说,必须保证公平正义的道德原则,不应该随意泄露主体。但如果不给出提示,并不能说明仙人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所以特意采用了一个弯曲的方式来揭示问题。然而,在一些记载中,虽然诸神展现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角色,并且不涉及诸如泄密等不公平的道德问题,但他们似乎故意捉弄凡人,以展示“不可试探上帝”的至理名言。”。

清末科举例子。

冯梦龙在《古今谭概》记录了这样一个荒唐的奇迹。慈溪的伏笔山是对东山之神的反应最为灵敏的。一对父子一起去参加考试,并去东岳庙祈福。当晚,父子俩做了同一个梦。他们梦见神对他们说:“请秦早三的妻子回答你们的问题。”

《古今谭概》,冯梦龙主编,栾宝群主编,中华书局,2018年9月。

父子俩醒来后,不明白神灵的意思,所以他们必须找出秦藻的第三个妻子是谁。下山的路上,偶然遇见一个在河边洗衣服的女人。于是儿子走过去问道:“你知道秦藻的三太太是谁吗?”

女人睁开眼睛,怒道:“你问她什么?”

儿子并不知道,眼前的这个女人就是神仙口中的“秦早三的妻子”,但这名字其实是当地村民给她起的外号。她其实并不是秦早三的妻子,而是他的情妇。但儿子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于是回答道:“我想问她,我们父子俩,今天谁能通过考试呢?”

那女人听了,勃然大怒,骂道:“来参加你妈的聚会吧!”

考试结束后,成绩出来了,果然,爸爸通过了考试。

都说大自然捉弄人,神也有顽皮的一面。这个故事当然很荒唐,所以冯梦龙也把它列入了《杂志部》,作为饭后的玩笑。但在考试中,浅浅的微笑可能比模糊的神谕更有效。所谓考试迷信,正如邓思雨老师在《中国考试制度史》中所说,“考试太用力,容易头晕;考试太用力,容易头晕;考试太用力,容易头晕”。如果过于计较得失,就容易心神不宁,导致梦、狐、鬼、幻。敌人也会导致各种迷信和各种胡言乱语,安身立命之说也由此而生。”而笑声恰恰可以化解这种劳苦。笑话,还是现实中操场上熟悉的穿着旗袍的班主任,怀着轻松的心情去考场总是对的。

当然,别忘了那句话:笑到最后,笑得最开心。祝愿各位考生都能笑到最后,想吃开心果、笑栗子、笑妃荔枝。

另外,如果你想拜的话,那就拜你的父母和老师吧。他们就是“考验之神”的化身,能够真正保佑你登上金牌榜。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李夏恩;编辑:西西;校对:陈迪彦。封面图片是《甲方乙方》(1997)的剧照。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