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培训 延安市2018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延安市2018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表)

延安市2018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延安市2018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表)

教育培训 2024-10-03 07:02:44 412 教育网

一、基本情况

1.1规模与结构

延安市2018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延安市2018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表)

近年来,在省教育厅的精心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延安中等职业教育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坚持“以质量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办学政策加快了职业教育改革步伐,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创新办学模式。职业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显着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功能不断强化,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全市有县级职业教育中心13所、体校1所,其中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学校1所示范学校。

1.2设施设备

2018年,该市重点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设施改造和综合性多功能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重点发展计算机应用、现代农学、酒店管理、旅游服务、汽车维修等专业建设和升级,汽车维修、现代农学等优质专业建设取得新进展。得到了加强。购置了图书、实验仪器等教学设施设备,实训基地配备了先进的实训设备。设施设备利用率较高,基本满足日常专业教学需要。

1.3师资团队

2018年,全市职业学校专任教师708人,生师比14:1,其中专业教师647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4%,其中“双师型”教师91人,占总数的10%。专业教师比例达到14%;中级以上职称教师占40%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占10%以上,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的6%,教师每年发表或交流论文0.4篇,省级以上市级教学专家占4%。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1032人,其中高职(含五年制高职)在校生5740人,占52%;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5292人,占48%。2018年,按照延安市招生政策和社会需求,招收高职生3957人,比2017年增长8%。2018年延安市高职毕业生总数1684人。

近年来,我们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以常规管理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努力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品德高尚、诚信敬业、专一专长、多元化”,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宗旨,市教育局指导延安市教育教学研究会选派专业人员负责职业教育工作发展研究,提高全市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质,打造全市职业教育特色,普遍提高学生素质。市教育局多次组织学校校长、教师到省内外进行培训学习。各学校积极开展校内学习活动,极大丰富了职业学校德育的形式和内容。受到学校师生的好评,推动了全市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市、县教育部门大力加强教学工作指导和管理,有效控制和提高学生公共基础课程技能和专业实践技能质量。各学校的学生资助工作严格执行上级规定,落实国家救助困难学生的政策。认真做好学生奖助学金的推荐、审核、申请工作并及时做好发放工作,按时完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绩效评估调查表》。

2.2就业质量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每年为毕业生和合作企业搭建招聘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高考、专升本、专升本等各类考试,拓宽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渠道。学习。2018年,中职学生就业率为93%。

三、质量保证措施

3.1专业布局

全市职业教育严格执行中央和省有关要求。各专业设置均召开了专业设置和课程调整论证会。通过积极调整人才培养计划,整合开发校本课程和教材,形成了专业与课程建设的良性互动发展。机制。“十二五”期间,建成了数控技术、酒店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一批优质专业和示范专业。

“十三五”期间,按照《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精神,积极实施以洛川职教中心为龙头的“一县一政策”“一县一产品”战略以洛川、黄陵、富县、宜川为主体,扩建5个职教中心,建立现代农业区域职教中心,主要为全市苹果产业和现代农业提供技术人才保障;以宝塔职教中心为主体,组建黄龙、宝塔、延川、甘泉四个职教中心。现代服务业区域职教中心服务于全市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以子长职教中心为主体,子长、吴起、志丹、安塞四个职教中心建立了能源化工行业区域职教中心,主要为全市能源化工行业培养技能型人才。

3.2质量保证

在市教育局指导下,各职业学校积极实施“科研兴校”战略,用科研促进教师成长,丰富专业内涵,提升学校质量,推动学校发展,积极促进教学深化改革,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积极推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融合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立足专业特色,积极与当地企业、酒店等合作,努力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大力提升学校基础能力。加强信息化教学实训基地建设步伐。2018年重点抓了子长县职教中心数字化校园建设、志丹县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建设、宜川县综合多功能职教中心建设、洛川县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通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试行)的通知》的精神,要深入贯彻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精神,严格执行教育部标准,规范中等职业教育设置德育课程建设,切实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各学校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市教育局每年组织学校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组织校园文体活动、班级文化建设、宿舍文化建设。展览回顾等,突出活动教育和实践教育。积极组织开展“文明作风”活动,全市每年精心组织开展“文明作风”竞赛活动,充分展示职业学校学生的风采。

3.3师资编制、师资培训和培训的实施

针对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师资严重短缺的情况,市教育局组织人员广泛开展调查,积极与人事、财务、人事等部门沟通,并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市委、市政府多次争取支持。2016年,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号文件(研政发[2016]12号)提出“对职业学校教师总数实施控制和动态管理,实行职业学校可自主聘请优秀教师占教师总数20%以内。具有专业职业资格的技能人才教学政策法规。”为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师资建设、加强专业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加强师资培训。市教育局坚持以人为本,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以教师发展和提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教师培训放在突出位置,优先配置重点专业教师。一是以省市教师培训为平台,加强教师培训学习,不断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二是以校本培训为抓手,引导学校大力开展“基本功培训”、“岗位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三是“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2018年,举办无锡市中等职业教育培训班,选派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教师赴江苏等地参加业务培训。该市还积极协调省有关部门和高校,邀请大学教授和专业人员到各县区。对技能人才等进行校本培养,并根据培养需要聘请外部专家来校任教。以评价竞赛促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开展技能竞赛、信息化教学竞赛等活动,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发展现状及效果

延安职业教育以专业背景、实训基地为载体,着力践行“学校与企业对接、专业与行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产教融合、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结合。”是一种将专业素质、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岗位实习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各学校与20余家企业有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我们建立了相应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在学生实习、教师实习、员工培训、实训基地共建、技术合作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4.2学生实习情况

为保障高职学生实习期间权益,按照中央和省政府关于学生实习期间的有关规定,各学校加强管理,确保定岗、定师、定期考核、定期轮换工作。学校积极与人力资源市场沟通,每年组织应届毕业生积极参加各类招聘会,为学生步入社会、规划职业生涯创造了良好条件。

4.3集团办学情况

2013年,延安市政府成立了以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各县区职业教育中心和行业企业为成员的延安职业教育集团。制定延安职教集团章程,明确各成员单位的工作任务、权利和义务。在延安职教集团的带领下,全市一些重点专业与一些有影响力的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成员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教学链、岗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学生就业率大幅提高,开辟了人才培养渠道。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全市职业教育坚持“立足教学、服务社会”的方针,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发挥县级职教中心综合功能做好职教精准扶贫培训工作的通知》号文件精神,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有关部门、13个县职教中心为社会人员提供多项目、多渠道的培训。其中包括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全民技能培训、农民工进城培训等技能培训。2018年,举办畜牧养殖、果树种植精准扶贫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村级干部培训等各类培训319期,培训56654人次。扶贫培训。

通过培训,学员可以更新就业创业理念,了解创业信息,增强创业信心,拓展创业渠道,提高创业能力和致富技能;通过培训,他们为我市新农村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一贡献得到了培训人员、企业和政府的高度评价。

5.2社会服务

延安市正在积极筹建依托延安电大和各县区职教中心建设延安社区学院。社区教育网络初步形成。各级社区教育机构积极承担社区培训工作,开展送培下乡等活动,服务新农村建设。坚持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重,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师资和设施优势,积极向社会提供各类技能培训。各县区职教中心成为企业职工培训基地、各类人员再就业、技能培训基地、普通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实训基地。他们积极承担人事、团委、妇联、工会、扶贫等部门的培训任务,为各级政府各部门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服务,帮助更多有志青年学习技能,奠定了为他们提高学历、增强后续发展能力奠定了基础,得到了社会、家长和政府的认可。

5.3对应支持

多年来,延安市按照中央和省有关规定,积极开展东西部合作办学。通过与东部地区的合作,为延安培养了一批技能型人才,推动了延安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2018年,按照苏陕工作安排,延安市8所学校和无锡市8所学校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

六、政府履行职责情况

6.1资金来源

市政府印发的《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号文件明确规定,“2016年起,本市实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市、县(区)财政按不低于生均标准拨付中等职业教育公共经费”。中央和省级政府规定;市级财政每年设立职业教育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精品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意见》的出台,为未来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6.2政策措施

延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他们多次开展调查指导,将职业教育发展和职业学校建设纳入“十三五”发展规划。相继出台资源整合、招生就业、校企合作、人才引进、师资培训等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学校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满足现代社会和企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市政府大力保障职业教育经费。在重大学校项目建设中,政府给予专项资金支持,成立了“延安职教集团”。制定出台了《延安市优化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实施方案》、《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保障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

七、学校党建工作

市教育局党委紧紧围绕发展改革稳定和谐主线,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创新创优能力建设工作,努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树立党员教师榜样,实施优质均衡教育惠民工程,为延安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构筑新优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7.1制度保障、责任落实和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局党委牢固树立“搞好党建是本职,不搞好党建是失职,不搞好党建是责任”的意识。无能。”考核,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7.2学与做相辅相成,知行合一,党员思想建设得到有效提升。局党委成立“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领导小组,通过宣传引导,营造学而行的氛围。统一配备《党章》等学习书籍,统一印发《学习教育记录本》,为学习提供保障。各学校主动邀请相关专家解读党章党规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各基层党组织深化服务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有效激发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提高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

八、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8.1主要问题

(一)资金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是直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教育。学校需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设施设备。因此,学校运营成本不断增加,需要加大财政支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需要人才结构变革。人才结构的变化要求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进行相应调整,师资队伍也会相应调整。学校须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并需全额财政补贴。

(二)校企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化。没有高水平的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就很难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虽然延安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制度性障碍,极大地影响了校企合作更加紧密的发展。“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企业只愿意用人,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包括共同制定人才标准、共同研究培训方案、提供相应设备、提供技术服务、培训师资等。

(三)实训基地建设需要进一步整合。延安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还比较分散、规模小、设施简单、重复建设、资源不共享、效率低。他们迫切需要整合资源、培育提升。这体现在:专业设置尚未覆盖新兴产业;体系不健全、数量不足、培养模式和方法陈旧、师资水平不高;由于缺乏真实的培训场地和设备,培训的专业技能得不到保证。

8.2改进措施

(一)深化校企合作。需要政府大力推动,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明确职业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权利和义务,鼓励和强化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明确责任加强政府各部门校企合作,建立预防和妥善处理实习生意外伤害机制。推动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技术创新、技术服务等方面广泛合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从学校选拔导师、提供培训场地、设立助学基金、捐赠专业设备、接受教师到企业实习。

(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本市要统筹专业设置,引导学校错位发展优势专业,避免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集中优势师资进行教学;结合当地产业特点和优势学科,对购买先进教学机构给予政府有针对性的资金支持。科研、教育设施、设备的使用权归学校;依托学科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高素质师资培养和学生培养,进一步加快产学研拓展和专业建设。

(三)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十三五”期间,本市将加快专业建设和实践实训基地建设,突出立德树人、德育先行,培养学生就业创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应届毕业生创业实践率,不断提高延安职业教育质量。社会满意度。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