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构时尚新风潮,时尚的教育机构名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育机构时尚新风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教育机构时尚新风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石家庄花都形象艺术学校怎么样?
石家庄花都艺术学校注重职业技能实操,实行订单式培养,与企业签订定向委培协议,以市场为导向,注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树立生涯教育观念,将生涯教育贯穿整个学校教育之中,大力改革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企业需求"三对接"模式,逐步促进形成了"崇尚一技之长,既为学历更为能力"的氛围,在华北地区甚至在全国迅速刮起了争相学习和借鉴花都教育教学模式的风潮。
花都学校每年都会举办两次的全国职业技能考试。这个考试是对学生掌握技能水平的考核。
复旦大学宣布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新开高质量课程教师将获重金奖励,你认为应该吗?
当然应该了,作为明眼人都知道我们的高等教育是有些不足的。不久前媒体报道
“人大女生毕业后生6子一贫如洗 校方千里看望”,是否也说明一些问题,尤其社会科学类的专业,虽是名校的学生但失业也是稀松平常的事。
还原复旦大学的新闻背景
1.2018年,是复旦大学实施“2020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的第一年。按照这一计划,本科学生入学后,先接受两年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然后在导师指导下选择专业方向,自己制订学习计划。学校希望通过这一“2+X”计划,在强化基础的同时,给学生更多选择机会。
2.这个“X”不限于专业学术,也可以是与创新或创业相关的任何内容。每名本科生在四年学习生涯中,都会有35到45个学分“留白”作为任意选修学分,由学生自主安排“想学的课程”。
3.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自2005年开始实施,因当时缺少开设此类课程的经验,有不少课程是老师自荐或者院系推荐开设的,其中一些甚至“脱胎”于讲座课。但是,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反思能力,而非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但是最初开出的一些课程往往是专业课程的“缩减版”,这早已不能满足通识教育的需求。
4.此前,已有30多门课程因为不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而陆续退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比如,有的自然科学类课程就由于对自然科学专业学生来说太过肤浅,而对于文科学生来说又太过艰深,不得不退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剩下的150多门课仍然存在因教师开课需要而设课的情况,也有一些课程在学生中评价不高。新学期,学校将重新评估这些课程,根据评估结果和学生评价,决定课程的去留。有的课程将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甚至被取消。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可以根据生涯规划选择课程,甚至申请学校为其“定制”课程。
5.学校今年还将鼓励老师开设新的高质量通识课程,给予每门课程3万元经费支持,并在绩效考评方面予以更多倾斜,最高可能获得数十万元奖励,尤其鼓励老师定期开设小班讨论课,解决“沉默课堂”等教学实际问题。
有了这样为学生着想的好措施,学生能不欢迎,老师能不拍手鼓掌?
完全支持复旦的做法。
1.现代大学的竞争核心是课程的竞争。长期以来,我们大学的课程设置落后,课程内容陈旧,课程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比较突出。最严重的是我们的课程设置是以知识为核心,而不是以能力为核心。这些都严重影响学生学的兴趣,有些课程学了也没用,只能用来考试。在各大学都在以“双一流”为建设目标的时候,复旦大学的做法值得肯定。
2.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开发上的能动性。积极鼓励教师开发高质量的课程,一方面能够让教师的主要精力集中到教学上来,另一方面能够让真正有能力的教师脱颖而出,并且获得荣誉和实惠。教师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后,课程的生产能力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3.用高质量的课程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我国已经走出了大学生稀少的年代,每年大学毕业接近800万人,但是社会上还是感觉人才稀缺,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中空手而回,同时每年都有150万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这反映的就是我们的大学毕业生能力不足,素质不高,不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然而这一切,需要从源头解决,复旦大学的做法正是抓住了根本。
结语:“双一流”已然成为热潮,一流的学校必然要求有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学科依赖一流的课程,我们期望更多的大学像复旦一样,开发更多地受学生欢迎,受社会欢迎的课程来,让我国的高等教育真正实现“从量变到质变”。
我赞成复旦大学启动的课程改革,并重奖新开高质量课程教师,不过要认真研究高质量课程的评价标准,让真正投身教学事业的教师受益。据报道,复旦大学启动实施“2020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新学期将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集中清理一批不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其中包括一些因人设课或是质量不达标的课程;对于新开高质量课程的教师,还将予以每门3万元、最高可能达数十万元的重奖,,并在绩效考评方面予以更多倾斜,尤其鼓励老师定期开设小班讨论课,解决“沉默课堂”等教学实际问题。
复旦大学为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提升教学品质”,集中清理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不符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课程建设的投入是前所未有的。2018年,是复旦大学实施“2020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的第一年。按照这一计划,本科学生入学后,先接受两年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然后在导师指导下选择专业方向,自己制订学习计划。学校希望通过这一“2+X”计划,在强化基础的同时,给学生更多选择机会。
其次,对高质量课程的评价需要制定一个科学、公平公正的标准。目前不少高校采用学生网上评教的方式进行课程评价,遭到不少师生诟病,学生评的不情不愿,教师觉得不够科学、不敢严格要求学生。从公开的资料看,复旦大学的课程评教成绩显示:公共课程的学生评教成绩相对较高、文理基础课的成绩次之,专业课程成绩相对最低;从教师职称看,评教成绩由高到低的依次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虽然差距不大,但是评教成绩与教师职称负相关,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要研究影响学生评教成绩的关键因素,分析课程教学中的成绩与不足,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并优化评教标准。
最后,复旦大学对通识课程的注重值得其他院校借鉴。我所任职的高职院校,我们的课程改革已经持续了二十余年,学校每两年修订一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遵循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进行岗位调研分析,梳理面向的就业岗位及其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市场需求增加、删除相关课程,改变因人设课的弊病,优化课程体系。多年来,高职院校先后开展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教学改革。相比之下,我们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比较侧重,相对弱化了通识课程和素质教育,这种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电子商务重点建设专业教师与你共同探索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欢迎关注、评论、点赞、收藏,共同成为一名优秀的高职教育工作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教育机构时尚新风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教育机构时尚新风潮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