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机构 基建工程兵203师00275部队(基建工程兵203师政委张政委)

基建工程兵203师00275部队(基建工程兵203师政委张政委)

教育机构 2024-08-30 01:42:43 157 教育网

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203师历史大事记

1971年5月16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国防科委、二机部一次会议代表的讲话时指出:“二机部所属矿山,长期在矿下工作,容易得职业病,卫生条件再好,时间久了,也容易得,尤其是放射性。所以,只干一定时间比较有利,以后转到其他生产岗位。一个矿山不能地面人很多,地下人很少,人力就浪费,最后前途总要走工改兵,实行兵役制。”并指示:二机部选几个试点,取得经验再推广。

基建工程兵203师00275部队(基建工程兵203师政委张政委)

1971年9月1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示,同意将二机部在辽宁、广东、四川、浙江四省的2个地质大队、6个矿山,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201.、第203、第205师和第608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203师前身为核工业部(原第二机械工业部——国务院第三办公室)在广东省的铀矿地质矿山单位——原中南三0九地质勘探队,下属铀矿和地质勘查等9个企业单位。1955年年初,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会上决定立即组建找铀队伍,为研制核武器提供急需的铀资源。

4月,华南地质调查局第291大队前身——在湖南长沙组建。中南第二支队309地质勘探队(又称广东队;广东省第三地质队)由40余人组成。

10月,309大队第二支队奉命进入广东勘查,拉开了华南铀矿地质勘探从零开始的序幕。1956年11月,普查四小队队员王昌发率先在翁源县新桥地区的贵东岩体接触带发现矿化异常,但再往前就是苏联专家列出的禁区——花岗岩带。他打破束缚进入花岗岩岩体内追索,最终找到一条较好的异常带。这一发现鼓舞了找矿队伍,大家打破条框约束,在花岗岩掩体内开展仔细查找,终于在下庄、张光营、竹山下、仙人嶂等地区的花岗岩体内相继发现大批铀矿点,为中国寻找花岗岩型铀矿开创了先河。

1957年

4月,309大队同时在粤东地区,在河源、桃园等地发现铀矿床和铀矿带,并开展曝光评价工作。

7月,第309大队第三、七队分别在仁化县面面坑、油洞、大坪、树楼丘水石发现铀矿点;309大队九队在南雄县兰河发现铀矿。该地区发现铀矿化点;十一队探矿人员周宝、罗鹏飞、谢本武等人在翁源下庄地区花岗岩体内发现了含铀硅化带。12月,苏联专家提议将翁源下庄含铀硅化物带命名为“希望”矿点。

1958年6月,第二机械工业部三局派出工作组,组织中南309地质勘探队第十一支队建立翁源下庄石灰华铀精炼厂。

8月17日,十一队采用了三局工作人员王明建研制的从铀矿石中直接提取重铀酸铵(黄饼)的方程式和简单工艺,并成功使用了毛竹、陶罐、和木桶。第一批重铀酸铵生产出来。工人们正在用毛竹、陶罐、木桶等简单工具提炼重铀酸铵(黄饼)

同月,土耳其铀精炼厂正式投产。到1962年,铀精炼厂已生产重铀酸铵71多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7%。它为1964年10月成功爆炸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提供了主要原料。10月,根据毛泽东主席“必须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指示和“希望号”铀矿勘探成果和地质资料,中南309地质队(现293大队)第11队提供的矿区,第二机械部六人,谭少怀、简林生(队长)、刁玉才、杨春海、张继继、王树林、王树林被派往翁源县下庄,筹建广东第一座铀矿——441矿(741矿前身)。这六人被矿区誉为矿山建设初期的“六大顶尖成员”。

翁源小寨741矿

1959年1月,第二机械工业部决定在粤赣交界处建立441矿。矿区主要分布在广东。

1963年1月4日,第二机械工业部决定在广东南雄县建设743矿(原名443矿)。

6月28日,712矿副矿长魏善光等10余人调任,开始743矿建设筹备工作。9月初,调741矿厂长司守义等36人,加强对743矿的领导。

10月25日,国家计委、国防工业办公室重新批准了441矿设计大纲,设计生产规模为吨矿石。年底,广东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被指定承担743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南雄兰河743矿

00252部队(743矿)4营驻南雄百顺——

1964年2月4日,经二机部批准,拟在743矿建设镭重选厂。

2月21日,经二机部批准,拟在南雄榄核743矿建设我国第一座采用清液提取工艺的现代化铀水法冶炼厂,年处理能力X万瓶矿石。

5月1日,广东首座铀矿741矿(原441矿)在翁源建成投产。矿区位于广东翁源北部和江西泉南山区。

5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莅临南雄考察铀矿开采情况。

9月29日,二机部批复Q43矿——2期工程设计任务书,年处理能力1万瓶矿石。

9月,我国首座镭重选厂在Q43矿开工建设。

12月底,Q43矿基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1965年2月,743矿铀水冶炼厂开工建设。

7月1日,一号院301工区743矿竣工投产。从建设到投入使用,历时一年零四个月。开创了当时国家二机部系统快速、勤俭节约矿山建设的典范,受到二机部领导的青睐。并受到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评价。

1966年8月2日,二机部正式批准在741矿(原名441矿)建设正式的水冶炼厂。

10月,741矿山水冶厂开工建设。

1967年1月1日,743矿铀水冶炼厂竣工并投入试运行。首次试生产成功,生产出合格的铀化学精矿。

4月1日,Q43矿铀水法冶炼厂正式投产。从1964年3月选址建设到投产,历时一年零十个月,成为全国发展最快的现代化铀水法冶炼厂。

1969年2月,二机部矿冶局决定从741矿抽调人员,筹建745矿。

3月2日,743矿副矿长张兴刚、Q44矿筹建负责人张宽(741矿副矿长)一行17人前往——晋江在矿区河边创业。1969年6月6日,二机部军管委员会业务组发出批复,要求立即启动七四矿的建设。

3月,我国首座镭浮选厂在Q43矿开工建设。

10月10日,二机部转发国防工业军管组、国防工业办1969年9月25日下发的《关于广东长江矿设计任务函的批复》,同意建设广东仁化县七四矿矿,规模为年产矿石XX百万吨,年加工铀矿石XX百万吨的湿法冶炼厂,要求于1972年建成投产,最终产品为“131”。00254单位(745矿、508工业区水冶炼厂)生产的铀产品——131

10月,七四三矿镭重选厂开始试生产。同年11月10日,第二次试生产成功。试生产历时14天,产出合格产品532.33公斤。

1970年,广州军区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指示,拟重组第二机械部中南209地勘队及所属6个广东地勘队以及三个国有铀矿741、743和745分为一个师。团级建制的基建工程兵部队。

12月,广州军区派出多个工兵转业整编工作组到上述单位开展整编工作。

1971年,七四坞矿冶厂开工建设,1985年建成投产。

9月30日,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试点指示,广州军区发布令(1971)55号,调动第二机械部中南209地勘队及六大队所属广东铀矿地质勘探队和741、743、第74五矿的三个铀矿共9家企业,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团第203师。师长:杨火星;政委:张崇贤。该部队代号为“广子790部队”。重组后,6个铀矿地质勘查队代号为791(驻河源)、792(驻陇南乳源)、793(驻南雄百顺)、794(驻仁化)、795(驻平原)、796部队(驻瓮圩、翁源);原有741、743、745三个铀矿进行重组,代号为光子797(驻翁源小寨)、798(驻南雄烂河)、799(驻任入长江)。1972年1月,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72)2211号文件,基本建设工程兵正式列为独立兵种。二0三师隶属广州军区代管。六个铀矿地质团分别改番号为617、618、619、620、621、622团;翁源、南雄、仁化三个铀矿团改代号为623、624、625团。

1月18日,第624团镭浮选厂(Q43矿)竣工并投入试运行。当年8月试生产成功,生产出合格产品代号303431.66公斤。该新产品的诞生,填补了国内该产品生产的空白。

10月11日,国家计委批准了745矿冶厂年加工矿石1万瓶的要求。

197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203师医院在韶关成立。原隶属基建工程兵203师,建制为团级。

1975年7月,第203师改称剪子第820部队,隶属第二机械部军办领导。原6个铀矿地质团617、618、619、620、621、622分别改称821、822、823、824、825、826部队;翁源、南雄、仁化原为623、624、625单位。采矿团更名为827、828、829部队。

1978年1月,基建工程兵领导机构正式成立。李仁林任主任,谷牧副总理兼政委。机构主要由司令部、政治部、工程部、后勤部等组成。1月,第820剪子部队(第203师)奉命改称基建工程兵第27支队,下辖9个团、独立1个营(南雄全安第203师抢修营)。该支队现有官兵2万余人。原6个铀矿地质大队821、822、823、824、825、826分别更名为261、262、263、264、265、266大队;原827、828、829三个铀矿大队改称267(翁源团)、268(南雄团)、269(仁华团)旅。

4月,第27支队在韶关市成立地质研究所(县团级)——290。

5月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矿冶部分从第27支队(第203师一师,后改为华南地质调查局,为师级机构)划出,组建新的第25支队(第203师第1师,后改为核工业部广东矿冶局,为正处级机构),承担采矿、水利任务冶金。

7月1日,第25支队正式成立,下辖翁源267、南雄268、仁化(两个团)269、270四个旅。7月,第27支队代号改为“中国人民基础设施工程兵团”。解放军00279部队”,原261、262、263、264、265、266六个旅先后代号为00271、00272、00273、00274、00275、00276部队。

8月,第25支队代号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础设施工程兵00259部队”。第267、268、269、270旅分别改称00251、00252、00253、00254部队。

10月,第25支队、第27支队划归基建工程兵二机司令部领导。

1980年7月,旅改称团,区队改称营,中队改称连。

1981年5月,00253、00254两个团合并。合并后代号为:00253单位(后改为745矿,辖501、503、504三个工区和508水冶炼厂)。

1982年8月19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撤销基础设施工程兵团的决定。1983年,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作出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裁减兵力100万。史称“大裁军”。从1984年开始,军队的一些正规部队,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批基建工程部队、铁道部队,被整体缩编,撤销部队番号,或者集体解散、解散。转移到其他工作岗位。25队和27队就在其中。

1983年1月,第27支队00271、00275两个团合并。合并后,代号为:Unit00275。

9月7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国发[1983]138号),以第25支队教学队为基础,组建县、团级韶关矿冶技工学校。

1983年底,第25支队撤销原单位建制,正式重组为核工业部广东矿冶局(区、处级),下辖3个大型矿、水、冶联合企业741、743、745。县、团级韶关矿冶技工学校于1984年1月正式启用新公章。1984年1月,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1983)138号文件的通知,撤销基建工程兵,实施兵改工集体转业。规定驻广东省韶关市的25支队改编为核工业部广东矿冶局(地、师级),并将00251、00252、00253部队三个团铀矿团,重新恢复各单位原企业的矿山名称741、743、745矿。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27支队奉命转归地方,改为核工业部华南地质勘探局(地、师级),所属00273、00274、00275、00276部队各地质团分别改为华南地质勘探局296地质大队(驻地广州花都)、291地质大队(驻地佛山三水)、295地质大队(驻地福建龙岩)、292地质大队(驻地广东河源)、293地质大队(驻地广州花都),原二机部直属00272部队改为294地质大队。两局均直属第二机械工业部(核工业部)领导。

1984年5月31日,00252部队千余官兵集体脱下军装,“变身当兵”。集体重组后,

取消原单位名称,恢复原矿山名称:核工业部广东矿冶局国有743矿。

第203师所属有关单位:

290修理厂:

就是第203师修理营。它成立的时间不详。隶属于203师第823地质团,建有营级编制。行动编号:00273部队,驻扎广东南雄泉安镇。具体情况待定。00273部队部分官兵进驻南雄保安部队驻地

核工业290研究所:

创建于1957年,前身为二机械部209队实验室。1972年,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203师实验室。1979年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00279部队研究所,建制县级机构。1984年成立并重组为华南核工业290研究所。单位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核工业部第419医院:

它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203师医院。1972年在韶关成立,原隶属于基建工程兵第203师,建制为团级。1984年1月,第203师改编为第25、第27支队后,医院划归基建工程兵二机司令部(核工业部)管辖,更名为核部第419医院行业。现隶属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安全环保质量部(县、处级二级综合医院)管辖。韶关矿冶技工学校:

1983年9月7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国发[1983]138号),在师资队伍的基础上组建韶关矿冶技工学校(学校原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25支队。位于韶关市东郊莲花山原军用仓库内,建制为县、团级,隶属于核工业部,受广东核工业矿冶局领导。经过两年的筹备,于1986年7月正式开业。

1988年8月,学校更名为核工业广东矿冶技工学校。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