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机构 努力建设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

努力建设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

教育机构 2024-09-08 19:29:41 156 教育网

优化联合作战指挥体系

李文清周德旺

努力建设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

介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联合作战指挥体系,推进侦察预警、联合打击、战场保障、综合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联合作战指挥体系是全域高效汇聚、精准释放多维度作战能力的组织基础。对于激发联合作战体系整体威力、赢得未来战场的胜利具有重要作用。面向未来战争,要持续推进我军特色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建设和运行创新,加强联合作战指挥能力建设,为全面加强军事训练备战、提高人民军队素质提供有力支撑。获胜的能力。

构建坚强的联合作战指挥机构

联合作战指挥体系是以战略指挥机构为核心、联合战役指挥机构为枢纽、联合特遣部队等指挥机构为基础的有机整体。建设坚强高效的联合作战指挥机构,需要把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组织的差异,兼顾共性与个性、整体与局部、制度设计、制度推进。

坚持任务牵引,优化指挥组织。组织理论认为,组织结构应随着组织目标、规模、环境、技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提高组织绩效需要组织结构内部制度与外部环境的及时调整、匹配。实践中,在严格执行纲要和条例明确的“标准”指挥编组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任务任务、作战方式、指挥水平、兵力运用、外部环境和自身能力的特殊性,科学构建各级指挥队伍。各指挥机构内部职能和席位设置以及相关职能的合理配置。从外国军队建设发展实践来看,要围绕平时和战时不同指挥国的作战需求,细化指挥编组和部署方案,充分考虑部队执行任务可能发生的动态变化,预设指挥席与预备指挥“接口”,通过多元化指挥编组模式,增强指挥组织“韧性”,进一步提高联合作战指挥的统一性、专业性、敏捷性。

坚持以联盟为纲,选拔培养指挥人才。“强军关键在招人”。加强指挥机构建设,首要任务是解决人才问题。重点形成与联合作战指挥岗位绩效相匹配的指挥人才结构,科学测算军兵种、专业领域指挥人员和保障力量比例,进一步完善选拔、考核、评价体制机制。交流、使用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合理规划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成长发展路径,激发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活力。要充分发挥军队院校教育、军事训练实习、军事职业教育有机结合、共同育人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作用。要多管齐下,造就一大批懂战斗、善于指挥、能团结的优秀人才,服务共同目标。作战指挥机构的高效运转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坚持先进独立,完善指挥方式。未来信息化、智能化战争不仅需要高素质的指挥员,更需要高水平的指挥方法。围绕打赢未来战争,增强指挥活动的及时性、准确性、灵活性,要进一步推进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夯实战场信息基础设施,充分发挥科技赋能的重要作用,加强先进军事技术的开发利用。特别是要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指挥手段,提高指挥信息系统的先进性、有效性和自主可控性。要推动指挥信息系统扩大使用、迭代升级、向下延伸部署,整合各作战力量、作战单元、作战要素,进一步畅通联合作战全系统和流程环节,促进提高联合作战指挥效能。

强化指挥操作实践创新

指挥作战关系到指挥效能的表现。加强指挥作战实践创新,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以提高作战指挥能力为目标,以能打仗、打胜仗为标准,在克服制约联合作战指挥的矛盾上寻求突破。

科学分配指挥权责。指挥作战的实质是各级指挥机构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完成所承担的作战任务。在联合作战指挥体系中,各级各类指挥机构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显着增强。只有合理分配指挥权责,指挥员才能实时、高效地调动相关作战资源,快速实现作战目标。因此,要提高联合作战指挥效能,有效履行使命任务,加大力度完善指挥规章制度建设,明确各级指挥机构的权责清单,强化使用意识。依法行使权力,切实树立联合作战指挥权威。外军认为,科学配置指挥权责,要深化细化应急授权和动态分配机制,增强指挥活动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提高总体集中指挥、高效管控、精准施策。执行联合作战指挥系统。联动操作级别。

明确指挥关系。指挥关系是否清晰,是衡量指挥体系建设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对作战指挥活动能否顺利组织实施具有重要影响。现代战争时空力量的特征发生了重大变化。多维战场空间融为一体。军事行动与政治、经济、外交等密切配合,全面开展。联合作战指挥体系的建设和运行需要遵循指挥规则和简洁实用的原则,进一步明确联合作战指挥体系中各级各纵横指挥机构之间的关系,理顺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联合作战指挥系统的支援力量。准确界定联合作战指挥架构内指挥组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际作战需要灵活把握和正确运用指挥关系,保障联合作战指挥体系高效有序运行。

积极创新运营模式。运行模式决定了指挥系统的运行效率。当前,联合作战指挥活动与指挥信息系统的运用深度耦合,基于态势、基于计划、基于系统的指挥已成为世界大国军队的常态。这种变化客观上要求联合作战指挥系统改变运行模式,从“系统中的人”的角度对“人机”融合联动的网络化群体协同作战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以及指挥官与信息环境之间的实时交互。依托指挥信息系统实现多级分布式联动,各级指挥系统可以围绕指挥员意图尽可能并行地开展指挥工作,从而实现同步获取态势、同步感知态势、准同步决策、分布式协同制定计划、动态自主协同等,努力缩短指挥周期,提高指挥效率,赢得指挥优势。

推动新领域、新质量指令的融合

近年来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中,利用新领域、新素质力量实施非对称制衡的趋势日益凸显。新领域、新素质作战力量发展成为军队战斗力新的增长极。为此,必须密切关注技术变化、战争变化、对手变化,着力培育新领域新素质作战力量,融入联合作战指挥体系。

前瞻性地研究操作应用。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实践的起点。作战应用研究是孵化和形成指挥能力的基础。新领域、新作战力量的突出特点是技术赋能、效益倍增。与传统作战部队相比,其行动时间大大压缩,作战空间多域交织,虚实攻防相互叠加,效果成倍提升。这将带来新领域、新素质作战力量战斗力内涵和机制的重大变化,必然导致新作战方式、行动方式的深刻变化。这是赢得未来战争不可回避的时代课题,迫切需要前瞻性研究。如何更好发挥新领域新素质作战力量效能,为布局指挥能力建设提供需求牵引。

及时培养指挥能力。推动新领域、新指挥素质融合,是世界主要军事强国优化联合作战指挥体系的普遍做法。近年来,外军不断推进指挥能力建设,加大新领域新型作战力量整合力度。据悉,美军早在2010年就正式成立网络司令部,2018年升级为一级司令部,并加大力度向战区部署网络空间和联合电磁频谱作战指挥部队;德国、法国也先后设立网络空间作战职能部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先后设立了太空司令部。适应这一趋势,在加强新领域新型素质作战力量建设的同时,需要深入探索其指挥机制、指挥方法、指挥流程、指挥保障,在指挥机构设置、运用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改进指挥方法、培养指挥力量,努力缩短新领域新素质作战部队指挥能力的生成周期。

推进研究、建设、训练、作战耦合。将新领域、新质量指挥纳入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将推动指挥活动从以传统军事力量、火力、机动为主向信息力量、结构力量、情报力量转变。适应这一变化,需要理论研究、能力建设、训练实践、作战运用协同推进,让各级指挥员深刻认识新领域、新指挥素质的融合给建设和指挥工作带来的变化。频率共振研究新领域、新质量指挥问题,推动联合作战指挥能力发展和转型升级。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