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机构 信息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信息化赋能高质量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信息化赋能高质量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机构 2024-09-01 10:31:49 851 教育网

李桂珍

随着高职院校学生类型和结构日益多元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分类精准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信息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信息化赋能高质量人才培养方案)

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级优质专科院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紧跟职业教育发展步伐,高度重视教育教学信息化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发挥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和实践基于大数据的“分类培养、精准教学”的教育模式,符合教育部提出的“坚持面向所有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水平、高素质、创新型的技术技术人才。

如今,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分类培养、精准教学”的教育品牌更加响亮,教育信息化赋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学校正在加快教育信息化和分类精准培养改革,努力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技能培训高地、创新创业高地、社会服务高地,正在朝着目标迈进。成为国家级高水平职业院校。

破解难题

问题为先,想法为先

刚入学时,学生王翠英因为专业与自己的兴趣不相符,感到迷茫、迷茫,找不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像王翠英这样缺乏职业规划的同学还有很多。一份调查报告显示,6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需要职业规划,而53%的人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自行规划。

近年来,虽然不少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学生的职业发展,在招生之初就通过开设课程、专题讲座、教师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但大多数院校都未能做到这一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发展。个性特征导致学生在职业规划和发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他们对自己的性格、能力、兴趣等没有全面科学理性的认识,对自己申请的学校、专业、学习资源、师资水平、就业状况没有了解。如果信息掌握不充分,高校专业选择可能会充满字面意义,跟风而行。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方式的不断创新和生源类型的不断丰富,高校传统的单一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终端技术技能人才。这主要表现在:

高职院校学生构成呈现多元化。由于高职院校招生制度改革,生源呈现多层次、多元化,包括高中生、中专生、技校生、“3+2”五年制学生等。尤其是2019年,教育部提出扩大招生100万高职生,其中包括退伍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这使得高职院校的生源状况更加严峻。复杂的。

“人员与岗位不匹配”现象突出。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所学滞后于企业需求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新业态、新经济、新职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很多学生并不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由于高校获取专业人才需求、岗位能力要求等数据有限,人才供需信息无法互联,导致培养目标的制定与实际岗位能力要求存在偏差。此外,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估和诊断改革体系还不完善,缺乏人才培养过程和跟踪大数据的支持。

学生有不同的职业偏好。根据学生的家庭背景和个人兴趣爱好的不同,同一专业的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就业有不同的需求,如技术技能、管理、创业等不同类型人才的发展方向,或者研究生入学考试等等。

面对如此差异化的学生群体和个性化需求,如何从招生、专业教育、就业选拔等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中针对不同基础、不同兴趣、不同需求的高职学生?实施个性化、精准化培养,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营造“人人成才、人人成才”的环境,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紧迫问题。

高质量推进“人人有证、技能河南”建设,职业院校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导航”作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提升自我。

大数据技术的诞生,为有效解决教育过程中数据采集困难、分析技术低效、信息反馈不及时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因此,以人岗匹配理论为指导,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对高职学生实施分类、精准、个性化培养,对于实现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提高素质至关重要。做好学生就业工作,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于实现产业人才精准供给,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探索

以需求为导向,科学分类

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探索实施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大数据的分类个性化精准培养和教育,打造“一个平台、三个系统”,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类。

——打造人才与岗位匹配大数据分析平台。根据学生不同发展阶段,在构建的“学生-专业-能力-职位-职业”匹配分析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学生成长画像、职业需求分析等功能模块,形成人事就业大数据和职业生涯支持学生成长和成功的整个过程的数据。匹配分析大数据平台。

——开发“职业能力倾向评估”制度。依托智慧校园平台,自动采集学生基本信息、学业练习、兴趣爱好、社会实践等多维度信息,形成学生职业资质大数据仓库。通过学生评估画像和综合分析,输出《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协助指导学生报考、选择职业方向。

——开发“成长画像学习导航”系统。整合学校专业课程教学,以及各类特色班、工作室(坊)、名师领导团队等教育数据,为学生能力分析与画像、专业教学诊断与改革等提供数据。

——开发“智能精准用工”系统。通过对学生的求职意向、专业能力、技能、性格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为学生推荐匹配度较高的就业岗位。

平台和体系建立起来之后,如何对他们进行分类和培训?全校学生的分类将分两个阶段进行。新生首次入学时,学生将根据大数据测试平台对岗位类别、能力等数据的反馈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个人评价结果出具的《学生专业与职业性向评估报告》进行申请以选择合适的专业。第二次是在第一学期结束后。经过一学期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学生对工作类别、岗位和能力有了新的认识。根据大数据分析平台出具的《学生专业与职业性向评估报告》条个人评价结果,结合个人职业兴趣、爱好潜力、适合职位等,清楚了解自己的职业目标,再次申请并选择合适的专业类别和职业发展方向。学校根据学生选择专业、就业意向、工作类别等,并参考学生分析报告结果和个人意愿,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类。

值得一提的是,“分类培养”并不意味着给学生贴上标签,职业生涯规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基于大数据的职业评估贯穿学生的整个教育阶段,甚至包括就业阶段。在此过程中,学校将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就业意向和感受进行多次跟踪走访和合理评估,并及时做出规划调整,真正实现科学育人的目标。

入学时考入烹饪技术与营养专业的学生王翠英就是科学分类的受益者。通过学校组织的学生专业和职业能力评估,她意识到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适合自己,而会计专业在她的“10个最适合的专业”中排名第一。经过一个学期的深思熟虑,她决定转学会计专业。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在短时间内就通过了初级会计职业资格考试。

学校提供的职业评估和就业指导课程,让王翠英这样的学生有了更清晰的职业目标,不再“迷茫”、“盲目”、“忙碌”。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朝着符合自己兴趣的方向努力工作,也会增加你对未来工作的满意度,更容易实现自我价值。

实践

分类分级,精准教学

科学分类是为了更好、更准确的教学。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大数据对学校现有52个专业的学生进行一一分类,根据专业岗位需求和学生职业适应性,在学生现有专业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管理、营销、创新等专业的培养。并评选出创业意向。学生,打造“专业+管理”、“专业+营销”、“专业+创新”、“专业+创业”的精准教学模式,打造“通识教育-培养-选拔教育-强化教育-”的阶段性教育。长期教育”场景。

“专业+管理”人才培养。学校依托企业管理研究中心和与苹果公司共同制定的“雄鹰计划”人才培养计划,设立“雄鹰计划”专班,打造校内培训、企业实践、人才培养等进取型“专业+管理”人才。独立工作。培训平台。学生在学习学校和企业定制开发的应用管理课程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实践和岗位实习,成长为企业管理人才。“雄鹰计划”为富士康科技集团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数控设备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王林河仅用两年时间就获得了公司“量产功绩”的最高荣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王宇翔、孙家豪、张瓜傲、李光辉等已成为系主任或管理后备人才。

“专业+营销”人才培养。依托现代化营销中心和“专家创客培训中心”校内实训基地,借助学校第二课堂和选修课,学校设立了“工匠筑梦·卓越计划”专项课程适合具有营销兴趣和专业知识的学生。课堂上,打造“专业+营销”实训平台,引导学生学习并完成第三方提供的真实案例、项目和任务,解决技术问题。2020届毕业生赵天旭入学时考入了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但他“经常为找不到学习兴趣而苦恼”。通过学校的“学生专业及职业匹配评估”后,他发现市场营销专业最适合自己,于是他立即转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加入了河南一家知名建筑工程公司。他现在已成为采购部总监。

“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学校依托创新研究中心、省、市、校级科技创新平台,以及科研人员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科技发明活动等,打造“专业+创新”为具有科学兴趣、创新素养、创新意识的学生提供人才培养平台,提供创新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探索和学习本专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的意识。通过“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先后培育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金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赛金奖。

“专业+创业”人才培养。依托创业研究中心与校政府科研企业共建的中国·中原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学校成立“创意群体-创客工坊-专业群体创业中心”,整合学校创业教育、创客空间等资源打造创业实践场景,打造“专业+创业”人才培养平台,为创业愿望强烈、理念成熟、能力突出的学生开设“创业专业实验班”,培养创业精英人才。2018年以来,陈继文、张文博、任志远等创业学生依托学校孵化的创业项目成功注册企业。其中,河南干小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两年营业额超过1.2亿元。

为进一步检验基于大数据的“分类培养、精准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还打造了基于大数据的质量诊断平台,收集和挖掘学生在校学习、求职、择业等方面的进展情况。选择,以及工作、职业和职业发展。利用数据监测和诊断学生发展要点,检验分类是否科学、教学是否准确,形成学生发展综合评价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增强教学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人才分类培养、精准教学。

效力

每个人都闪耀并以身作则

多年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3%。学生在500强企业就业人数持续上升。“雄鹰计划”的优秀毕业生被苹果公司评为“雄鹰制造者”。未来的领导者”。

毕业生的路越来越宽、越来越好。根本原因在于,近年来学校实施“教育数字化”工程,依托信息技术开展“三教”改革,大力推进“师资护路、教材修路、教学方式引领”。深化内涵建设,使培养的学生更加准确、快速地适应工作岗位,日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赋能”老师——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为充分适应“云上、智慧”时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革命性影响,学校通过加强数字素养培训、开展信息化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读写能力和教学能力评估。

“加强数字素养培训。”学校采取“走出去”接受专题培训和“请进来”开展专题讲座相结合,重点提高教学团队数字化发展视野、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和学习掌握的能力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所采用的最新技术。技术和组织运作已融入课堂教学。

“开展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评价”。学校采取“以赛促教”的方式,组织参加各级各类信息素养和信息教学能力评价活动,引导和鼓励教师充分交流信息化教学经验,选拔推广先进典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能力。利用智慧教学场景和数字资源测评,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近年来,教师在全国高职院校信息素养竞赛中获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教学团队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大赛冠军。(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竞赛)全国竞赛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

《创新》教材——为学生搭建了一条学习之路。为解决教材老化、不切实际、难用、不实用的问题,学校结合“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从“高、深、广、新”四个方面入手,大胆实践,开发使用了一批实用教材。适合轻松学习的教科书。实行“校校企”联合教材建设模式,及时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开发活页教材、练习册教材、电教教材、实物教材、场景教材、云教材等

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了以教材线下教学为主、各级优质在线开放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通识课程教学平台等线上教学为补充的教学内容和资源体系。学校现有省级以上优质在线开放课程10门,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还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学校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省级规划教材27部。获国家级教材建设奖1项,省级教材建设奖7项。

“激活”教法——引领学生成才之路。学校积极对接全省“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以“学精湛技能、考取资格证书、选择理想职业”为办学理念。据统计,近年来,学生通过学习培训获得各类资格证书的比例达到90%,12.6万名学生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一项或多项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比例已占到总数的90%。超过70%。在高质量推进“人人有证有技能河南”建设中发挥了主力军和主阵地。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衔接,“课堂像车间,作业像作品”。采用“讲授-演示-实践-评价”的教学方法,广泛采用任务型、单元型、项目型、情景式教学,学生以作品的形式完成教学单元。学校建有校内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近千个,实践实训教学时数比例达到总教学时数的65%以上。学校建有“何职云课堂”课程教学平台、30余间智慧教室或优质智慧教室和100余间智慧实训室,形成了丰富实用的智慧教学场景和平台。

为实现信息化教学,学校建设了100多个虚拟仿真平台,极大提升了学生实训课程的课堂体验。例如,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建设的“XR端午数字文化中心”,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线下场馆搬到线上。当游客佩戴VR头盔参观时,不仅场景效果与现实一模一样,而且还塑造了屈原的形象。游客可以和他交流互动。直观生动的场景、有趣的互动游戏、跨越时空的线下功能,提供比线下场馆更好的体验。2021年,学校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风起海阔千帆竞,竿又攀。站在新的起点上,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将不断探索以教育信息化为赋能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新模式,高质量推进“人人有证、技能河南”建设,为为实现“两个保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