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机构 多地发布学位预警信息(多地发布学位预警信息什么意思)

多地发布学位预警信息(多地发布学位预警信息什么意思)

教育机构 2024-10-02 06:00:54 403 教育网

原标题:多地发布学位警告。今年会是“上学最困难的一年”吗?

多地已发布度数警告。今年会是“上学最困难的一年”吗?

多地发布学位预警信息(多地发布学位预警信息什么意思)

图/图昆虫创意

虽然距离秋季学期还有一段时间,但一些地方的家长已经开始为孩子的入学发愁。

近日,多地发布了2023年中小学学额预警。在广州,数百所学校出现学额供应紧张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在济南、成都、长春、南昌、大连甚至部分县区也有发生。部分地方已发布最高级别“红色预警”。

学区称,为何仍出现“学校人满为患”的情况?事实上,近年来,度数预警在很多地方频繁出现,尤其是一些重点城市。有专家认为,学位短缺不是数量的问题,而是分布不均的问题。

但另一方面,2016年二胎政策放开后,今年一批孩子将迎来“招生潮”,使得学历形势更加紧张。在生育率下降的当下,也有人担心校园扩建是否会导致未来闲置?这是资源配置的困境吗?

“入学潮”之下

新年伊始,多个地级市发布通知。1月9日,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局发布2023年公办小学学额预警通知,预计全区17所公办小学(校区)起始年级可能出现供应紧张的情况。随后,南沙区、荔湾区、从化区、番禺区、增城区等市辖区也发布学位预警称,不少公办中小学2023年学额供应将紧张。

成都市,锦江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双流区、温江区等区已发布预警。

类似情况在一些县也出现。据浙江省乐清市教育局近日披露,2023年至2025年部分公办小学和初中适龄户籍招生数已接近或超过计划招生数。义务教育阶段已有20多所学校出现“红色警报”,还有学校出现“黄色警报”。在人口超过70万的江西省兴国县,4所小学、3所中学面临学额短缺。

名额警告意味着该学区的预期学生人数超出了学校的容量。其中,最高级别为“红色预警”,即在校注册的适龄儿童(青少年)人数达到或超过学校计划入学人数的100%。

早期预警是动态的,并且经常因多种原因而发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家长可以通过预警了解哪些学校更受欢迎。如果名额紧张,招生政策也可能会改变。

通常,学校会按照生源类别依次录取学生,类别条件包括户籍、居住状况等。

以海珠区为例,根据起学年级学位安排政策,广州户籍适龄儿童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拥有该校地块100%的房产所有权并入住,该场所不属于有住房的(同父母的适龄儿童除外),按房产归属顺序安排入学,直至招生计划满为止,超出招生计划的招生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协调。房产所有权时间以房产证登记时间为准。其他情况,由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招生。

事实上,近年来,学位警告已成为常态。但核心话题是,这种张力是“绝对张力”还是“相对张力”?《中国新闻周刊》检索发现,“压力”学校名单与往年相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学位短缺的背后,实际上是教育、资源、人口的进一步集中。长期以来,学历一直是学区房、户口迁移的参考依据。此前,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回应称,学位预警反映了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向往。

资源不均衡的桎梏

在不可阻挡的工业化、城镇化浪潮中,大量农村成年人涌入城市,大量流动人口和农村人口涌入省会城市、二线城市甚至一线城市,导致人口激增。甚至学龄学生数量井喷。随之而来的是近年来不少媒体报道中出现的“空心学校”。这种“空心学校”一般存在于只有少数师生的城镇和村庄。

此前,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关注农村教育问题,并指出,虽然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但农村学生越来越少。这背后是农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以及进城务工的愿望。很多农民工子女也不得不选择去城市读书。

河北某县级市学校扩建工程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该县市区共有6所扩建学校,主要针对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孩子的空缺。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打破了以往的教育资源格局。

除了城乡之外,类似的“马太效应”也出现在不同的城市和地区。任泽平团队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0年,东、中、西部、东北地区常住人口年均增长分别为1.08%、0.22%、0.61%、-1.05%,常住人口比重分别变化2.2和-0.8。0.2,-1.2个百分点。虽然东部地区常住人口增速明显下降,但小学生增速不降反升。东、中、西部、东北地区小学生人数年均增幅分别为2.53%、-0.15%、0.09%、-2.22%,小学生比重变化6.1,分别为-2.7、-2.0和-1.4个百分点。

褚朝晖指出,学历短缺的原因不再是数量问题,而是教育资源数量不平衡。

“现在,各地都在搞人才引进,但与子女招生相关的学位建设却相对滞后。”继续教育专家梁廷富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学位警告出现后,家长的选择并不多。

“在中国,无论是入学还是入园,往往会根据户籍和房产排名来优先考虑。因此,父母的选择余地并不多。他们要么按照就近入学的要求和程序提前做好准备,要么就必须离开。他们希望在更容易入读幼儿园的地方生活和学习。选择就读学费高昂、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民办中小学,并不是大多数家长的选择。”他分析道。

储朝晖还表示,学历预警出现后,家长的选择其实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关键是政府做出什么选择。政府应根据当地政策解决儿童上学问题。此外,政府更应该在地方学校之间实现平衡,学校之间不应出现明显的过度差距。

出生人口变化带来更大挑战

对于很多地方的中小学来说,2023年将是一个拥挤的学年,但对于一些地方的幼儿园来说,学龄儿童数量却出现断崖式下降。

梁廷富指出,经过2016年、2017年两年出生高峰后,2018年新生儿数量迅速回落至1523万,2021年继续减少至1062万,2022年956万,进入负人口拐点生长。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可能面临近两年学龄儿童增加、未来几年大幅减少的情况。这给政府如何投资和规划教育资源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据统计,不少地级城市,包括一些大城市,都推出了2023年新增学位计划,但数量低于2022年计划数量和实际增加量。

“一些地方政府担心新建学校增加学额供应后,会立即出现因适龄生少而导致资源闲置的问题,因此可能不会积极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已采取了一些措施。”“紧急”扩大班级规模,让孩子“放进去”。”熊丙奇指出,以大班规模应对名额不足的做法违反了相关规定,会影响孩子义务教育的质量。

“应对策略的选择非常重要,”熊丙奇说。如果节省教育投资,利用出生人数下降的机会关闭学校、解雇教师,那么出生人数增加,就会出现学额短缺的新问题。如果提高教育质量,利用出生人数下降的契机,推进“小学校、小班”建设,实行小班教学,比如原来一个班45名学生,调整为25名或30名学生,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提供生育机会。人口变化留下“弹性空间”。在人口增长的年份,班级规模可以适当扩大,如从30人增加到40人。

他表示,目前有两种合适的方法。一是购买民办学额,提供给适龄儿童,合理定位民办义务教育新职能;二是以“小班化”为标准,加大义务教育投入,提高学校建设水平,应对出生人口变化对教育带来的挑战。

还有一些城市正在继续扩大学位课程。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五年来,北京市共新增中小学学额18万个。2022年,北京将新建学校24所,新增中小学学额2.9万个。其中,海淀区北部新增中小学学额8640个。

家住广州市白云区一条街道的刘斌(化名)还没有感受到攻读学位的紧迫性。他的女儿今年将进入小学,4月份左右开始抽签。原来,附近有一所公办小学,去年还新增了一所省重点小学。

梁廷富指出,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大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改扩建力度;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分阶段购买民办学额,合理合法地优化民办学校义务教育的新功能和新作用,同时放缓公办学校建设。学校带来的经济压力,一石二鸟。

熊丙奇进一步解释说,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并不违反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政策,义务教育也可以探索多元化的办学模式。总体来看,我国民办教育“补充”教育资源的功能有所弱化。未来,民办教育的重要功能是探索多元化办学,满足受教育者的多元化选择。甚至民办教育也将不再是主办方的“属性”。”,而是一种办学典范。

“对于非营利性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财政应提供生均资助或直接购买学位。简单来说,政府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并不是‘推卸’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不是,而是要推动多元化办学,提供人民满意的教育。”他说。

作者:陈伟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