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机构 南宋算统一吗(南北宋统一了吗)

南宋算统一吗(南北宋统一了吗)

教育机构 2024-09-07 21:29:02 145 教育网

原标题:到底是南宋没有实力统一北方,还是南宋皇帝不想统一?

南宋根本没有这个实力。因为历史演变的大势不在宋朝,更不在中原。大势是大势。因此,要明确大势,必须要看具体情况。说到这,首先要看的就是钱。

南宋算统一吗(南北宋统一了吗)

隋唐以后,中原王朝只能通过挖掘内势来建设军事实力。这种内部挖潜具体就是后周和北宋时期完善的中央禁军制度。

所谓中央禁军制度,简单来说就是用钱把中原农民变成职业军人,也就是禁军。此法自五朝初沿用,一直延续至北宋。

中央禁军有两个优点,一是选拔优秀,二是绝对忠诚。因此,从制度设计的初衷来看,中央禁军是国家的精锐。要想始终保持精英地位,既需要战场磨练,也需要不断培育。这个定期的滋养还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军人要有士气,要有尚武精神,为国而战,但北宋的基调是重文轻武,这对北宋来说绝对不是问题;

一方面,行政要高效,武器、粮食、士兵、奖惩激励制度要到位。北宋勉强能做到这一点。

所以,所谓的两个优势,如果没有战场的磨练,北宋最多也只有一个半。忠心可以做到,北宋禁军很少造反,像安禄山这样的人很难出现。但很难说他们是否是精英。有些人是精英,有些人只是垃圾。

中国历朝历代都未能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长期维持一支精干且绝对忠诚的军队。北宋、南宋也不例外。北宋禁军能够占据一倍半的优势,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不过,即使利用了这两个优点,也完全抵消了一个缺点,那就是太贵了。

给出了天下禁军和湘军的数量。帝国军队有55万多人,估计支援30万多钱,湘军有20万多人,估计支援7万多钱。

这是宋哲宗时期养兵的费用。

这个成本其实并不高,北宋承担起来没有问题。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发行了饺子,饺子储备金为36万元。也就是说,“一般旧年创建一个世界,需要三十六万元的资金,新旧相关。”如果四川支援不了,那就加上江南,靠这两个经济重镇来支援军队。应该够了。

但是,这只是正常现象。

战时工资不能这样计算。而且,这还只是工资。除了工资之外,还有武器、铠甲、粮食、马匹等,这些费用比养兵的工资高得多。

宋朝有这个劣势,那么隋唐呢?

隋唐时期是混合政权。除了武装中原的农民,也就是官兵之外,还可以武装草原的蛮族,也就是部落的士兵。部落成员是否是“战斗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但从部落成员到部落成员的转换成本要低得多。

同时,官兵也可以算是中原的“部落兵”。军户转兵的成本比宋代禁军要低得多。官府士兵要自己给军队准备武器、铠甲、马匹,甚至干粮。不过,朝廷只承诺分享战利品,并没有承诺分享工资。在这一点上,宋代禁军是无法比拟的。

即便如此,唐帝国还是无法承受连年的战争。

唐与吐蕃的战争中,官兵已经坚持不住了。那时还只是武则天时期。因此,唐帝国只能扩充长征运动员等职业军人来应对边境战争。

到了玄宗时期,元边军镇主要由这类职业军人组成。职业军人的养兵成本和转业成本都比官兵贵。但它足够有用,所以大唐必须使用它。这意味着情况比人更强大。

虽然同为职业军人还是职业军人,但唐朝和北宋的军事制度在设计上完全不同:唐朝划分战区,一个节度使相当于一个战区,职业精锐部队属于各个节度使战区;而到了北宋,则只有一个中央戍区,职业军人就是中央禁军,都在汴梁。边境打仗怎么办?然后从中央派遣军队和将领。

现在职业军人取代了政府军人,养兵的成本也必然水涨船高。但大唐有办法。大唐不提供钱,而是提供政策。这样一来,本应由朝廷承担的征兵费用就转嫁给了节度使。节度使不仅带兵,还养兵,自然要获得财政权和行政权。河西、陇右、西域节度使,一部分由自己承担,一部分由朝廷承担。因为这些地方太穷了。至于河北,主要是安禄山的范阳君,那就让安禄山想办法吧。

如果你这样做,肯定会出问题。即朝廷无法控制其,其忠诚也无法得到保证。

谁给自己发工资,谁就为他工作。这就是职业官僚。皇帝发工资,就听皇帝的;皇帝发工资,就听皇帝的。诸侯发工资,就听诸侯的。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军队。皇帝发工资,就听皇帝的;皇帝发工资,就听皇帝的。节度使发工资,就听节度使的。

安史之乱是一个很可能发生的问题。

因此,北宋以史为鉴,惩治唐五朝的弊病,有必要使中央禁军制度具有路径依赖性。都城汴梁被毁,但宋朝仍然不允许唐朝节度使出现。

因此,宋朝只能依靠挖掘内部潜力来增强军事实力。但挖掘内部潜力的成本太高。所以,宋朝根本就别想搞对外战争。战争是一个高成本的游戏,没有足够的钱就玩不了。

这就是北宋。那么北宋的对手西夏和大辽呢?

这两个家伙都是混合政权。背景是游牧文明,但却夹杂着农业文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的胡人政权。

幽云十六州的面积并不大,自然不是大辽的主体和背景。但幽云十六州的人口却占大辽的60%以上。当然,这么大的人口不是用来打仗的,而是用来征税的。发生战争怎么办?大辽有自己的草原骑兵。澶渊之盟后,大辽不再与北宋作战。但大辽并没有停止对外战争。它对蒙古草原和中国东北丛林的战争从未停止过。

契丹如此,西夏亦如此。

党项人也有混合政权。一方面在衡山耕作、纺织,另一方面在贺兰山放马、挤奶。所以,这两个家伙汇聚了两种文明元素。

为了打仗,他们有草原部落人口,可以低成本转化为军事力量;对于财富,他们有可以高效率转化为财富的农业生产方式。而且,在此基础上,西夏和大辽还重新重组了政权设计,比如大辽的南北两院制。

因此,西夏和契丹都是混合政权。简单来说,我可以统治农田;我也能统治草原;我可以利用两者。

只有混合才能产生战斗力。而且单身是很痛苦的。混合可以看作是一种创新,单一可以看作是一种僵化。单一僵化的北宋只能挖掘其内部潜力,然后采用高成本的方法将中原农民转变为职业军人。

当契丹被女真灭亡后,北宋就变成了南宋。

宋朝(北宋和南宋捆绑在一起)主要是被女真人欺骗。这家伙的崛起速度太快了。契丹都挡不住,何况宋朝。但只要能顶住女真人的冲锋,宋朝就将迎来转机。

宋军VS金军根本不是问题,甚至可能比VS契丹还要容易。

因为女真人有丛林背景。

契丹人来自东北,但契丹人的草原背景更重。所以,契丹能够产生冷兵器时代最强的军事存在,那就是游牧骑兵,而且数量足够多。当契丹与北宋对峙时,游牧骑兵似乎是免费的,想要多少就拿多少。

女真人也来自东北,但他们的丛林底蕴更浓。它还可以消灭游牧骑兵,但数量有限。在东北的丛林中,主要以渔猎为生的女真人,无法提供足够数量的游牧骑兵。

因此,女真人一旦控制了中原,就不得不移民。这也是因为情况比人强。派遣一批贵族和一支军队去殖民中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女真人想要统治中原,就必须把整个氏族都纳入到他们的控制之下。

女真人以勐安谋克为基本单位,整村整镇地迁徙到中原。一旦进入中原,连女真人的丛林背景都消失了,逐渐变成了纯粹单一的中原政权。

所以,女真人的劣势就是人口太少。

前期太猛了,一剑带风就能打败契丹人。由于契丹人的血脉太稀薄,根本不足以让女真人一次性冲锋。然后,他再凶猛,依然顺风拔剑,这一次,北宋再次被赶走。但接下来我们还得继续猛,因为大宋的血脉太厚重了。但此时需要没有锋利锋利的重剑,女真人只能休息。

一旦宋朝反应过来,认定主要矛盾和工作重点是战争,那么由中原农民改造而来的禁军、湘军就可以如愿以偿了。如果要被打死了,你还拿钱做什么?

当宋金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时,女真人就会如此。而且,比南宋的情况还要糟糕。

首先,它已经重生为一个相对单一的中原政权。因此,改造军权的方法与南宋大致相同。虽然东北和北方还残留着一定数量的游牧骑兵,但是这些游牧骑兵必须把重心放在草原上,根本无法用来对付南宋。完颜亮用了,但金朝只能挖壕沟抵御蒙古人的进攻。

其次,必须直接面对来自草原的蒙古人。南宋人有时接受,有时不接受。南宋人民生活富裕,总有不服的资本。蒙古人从来没有接受过,甚至都不是接受与否的问题,但他们必须与女真人战斗到底。

因此,胡人建立的单一中原政权大金迟早会被灭亡。女真人抵挡不了蒙古人,但南宋呢?

南宋就更不成功了。因为南宋也是一个单一的中原政权,就像金朝一样。金末各种作战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南宋。那么,一个政治力量是否一定要“混合”才能拥有优势呢?难道就不能有一个单一的、真正的中原政权吗?

不。

单一的政治权力只能吸引单一的权力。南宋想要打仗,就必须组织军队。那么,如何组织这支军队呢?南宋首先将农民转变为职业军人,然后供给职业军人上战场作战。这个成本高得可怕。

与西夏相比,北宋简直就是一头巨象。但宋夏战争持续了一百多年,西夏灭亡了吗?

西夏是一只杂交饿狼。党员可以低成本武装游牧骑兵,借助山川胜利和正确的战略战术,可以抵御北宋的短期冲击。那么北宋长期持续进攻,不就可以了吗?北宋如果这么玩,西夏早就灭亡了。

然而北宋却做不到。

隋朝时期,高句丽曾四次被征服,其中隋炀帝耗资三百万征伐,但高句丽并未被灭亡。所以,唐朝五征是由唐太宗完成的,由唐高宗继续的。合计起来,杀掉高句丽花了七十年、八十年的时间。隋唐联合时期,尤其是唐高宗时期,那就叫连击,依靠庞大的国力将他们压死,不断地进攻,长期进攻。但这个操作北宋是做不到的,只能产生短期的影响。

宋太祖赵光义在位期间,北宋进攻西夏,但并没有灭掉西夏。宋仁宗时期,北宋再次进攻,但在三川口、定川寨、好水川等地接连惨败。宋军屡犯川祸。宋神宗在位期间,北宋举国震动,却被西夏逼退。宋哲宗时期,北宋终于出现了一位名叫张锴的智者,宋夏战事出现逆转。逆转是逆转,但灭掉西夏还需要时间。

到底是什么问题呢?

士兵太贵了,这才是症结所在。北宋王朝无力承受持续的全国性征伐,甚至局部战争。

北宋如此,南宋亦如此。

南宋要恢复中原,就必须不断进攻。至于北方山河的胜利,南宋还需要打持久战,一波又一波的连续进攻。征服山东还不够。因为山西高地俯视天下,所以我们必须攻打山西。征服山西还不够。因为关中自古以来都是必胜之地,所以必须攻打关中。刘裕的北伐基本遵循了这个套路,先灭了山东的南燕,然后逼迫了山西的北魏,最后灭了关中的后秦。然而山西的北魏并没有灭亡,北伐只能失败。与此同时,还有河北。赵光义时期,两次幽州之战,两次惨败。赵光义确实不好,但是南宋哪个皇帝能比赵光义更好呢?

关键是南宋根本打不起这样的仗。南宋打不起仗。那么灭金朝的蒙古人呢?

蒙古人征服了整个欧亚大陆,并且在征服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强大。领土扩张常常会遇到边际收益递减的问题。然而,蒙古人几乎征服了整个欧亚大陆。如果不是蒙古可汗们总是愿意突然杀人,蒙古人还不知道会打到哪里。

蒙古是一个单一的草原政权。单打就是单打,但是蒙古人在单打上升级了。

在北方草原,无论是匈奴、鲜卑、柔然还是突厥,都是以血缘为基础的草原帝国。如果大汗家族的兄弟侄子能够战斗,团结起来,那么北方草原将横扫中原,或者至少可以正面战斗。如果大汗的兄弟侄子不能战斗和团结怎么办?然后休息,等待中原帝国横扫你,欺压你。

成吉思汗有四个兄弟,个个都可以说是能征善战的。可以说,第二代、第三代成吉思汗并不胆怯。但成吉思汗是靠他的兄弟侄子征服世界的吗?不。成吉思汗倚重那克尔。

成吉思汗遭到克雷部的袭击后,一路逃往班朱尼河。大家喝了班朱尼河的浑水,吃了带血的野马肉才活下来。但一共有多少人呢?包括铁木真在内,一共有20人。

就在此时此刻,成吉思汗上演了草原版的“三湾改编”,那就是班君尼河联盟:为了征服大业,我应该与大家同甘共苦。苟鱼的话如江水。

这19名部下中,除了铁木真的弟弟哈萨尔外,其他人都不是博尔只金家族的成员。即使家庭不同,信仰相同也没关系。问题是信仰也不同。铁木真信仰萨满教,但这些人中有基督徒、穆斯林和佛教徒。

包括铁木真在内的这20人是蒙古帝国早期的创业团队。而铁木真的那噶尔后来也成为了他的得力助手。正是因为那克尔的忠诚,成吉思汗奠定了蒙古帝国的基础,统一了蒙古草原。

所谓那可儿,也可译为同伴,既是下属,又是伙伴的意思。这实际上是一种亲密的主仆关系。师父与纳克尔立下口头誓言,然后彼此忠诚,同甘共苦,共享福祉。

因此,蒙古帝国的底层逻辑与匈奴帝国、柔然帝国、突厥帝国完全不同。其原本的权力结构并不是父子兄弟逐级放大,而是大汗与那克尔之间的高度垄断。结果是一个更具包容性的蒙古帝国。不同的种子不能结出同样的作物。蒙古部落并没有联合其他草原部落,而是将整个草原变成了蒙古草原。

再加上千户制下的基层集权和金家的顶层分封,让蒙古人统治的草原世界实现了等级的提升。这是草原政权的变态强化版。其组织能力、动员能力、持续输出暴力的能力远远超过以往的草原帝国。由此,一个真正属于草原的时代正式形成。大势形成的关键人物是成吉思汗。

然而,英雄总是乘势而上,逆境改变命运的英雄少之又少。成吉思汗属于哪一位呢?他仍然属于后者。因为有比纳克、千户制等学科的演变更重要的客观趋势。

一个大的趋势是,中原不会有帝国。只要中原有一个帝国,蒙古人就与它无关。女真人为何修筑界壕而不修长城?所谓界壕,就是先挖一条壕沟,然后用挖出的土筑成土栅栏。由于女真人无法调集强大的人力、物力修筑长城,只能修筑土墙。如果女真人都有这样的德行,更何况西夏人了。

一大趋势是气候。《多雨、干旱、蒙古帝国和现代蒙古》本文通过测量古树年轮的方法,证明13世纪的蒙古草原经历了气温上升和降雨充沛,导致了罕见的优越气候时期。所以,蒙古人出去征服世界并不是因为他们需要度过气候灾难,而是因为气候太好了,而且他们有首都。结合历史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一点:蒙古帝国在欧亚大陆作战时,每个骑兵都配备了数匹战马。北宋、契丹、女真、西夏的骑兵什么时候有这样的装备了?

另一个难以计算的总体趋势是蒙古人自己完成的,那就是对废花剌子模的利用。草原要生存,必须依靠外部资源的注入。战争和抢劫并不是获取外部资源的最好方式,贸易才是。因此,草原帝国普遍非常重视贸易,帝国可汗也有维持贸易的义务。西面的花剌子模限制了蒙古的贸易,成吉思汗不得不进攻花剌子模。蒙古人打败花剌子模后,开辟了贸易路线,获得了足够的商业和贸易实力。

因此,蒙古人的战争实际上产生了正反馈。统一蒙古草原,以蒙古草原为基本基地;横扫欧亚大陆,欧亚大陆将是基本根据地。

冷兵器时代最强的军事存在就是游牧骑兵,蒙古人想要多少就有多少。传统时代最稀缺的战争资源就是马匹,蒙古人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再加上商业贸易的强大,蒙古人就变得所向披靡。

这个时候,蒙古帝国和南宋之间谁胜谁负就很容易想象了。但蒙古人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征服了南宋。

蒙古人自己也被南宋的一位大汗所杀,连锁反应导致第三次西征中断。正面突围无法突破,蒙古人甚至取道云南,绕行大半个中国与南宋作战。即便如此,蒙古人也没能灭掉南宋。

客观原因是秦岭、淮河沿岸的秀美山河,以及南宋不可小觑的组织能力和资源优势。但蒙古人的主观原因是他们的策略出了问题。用七寸打蛇,但南宋蒙古人找不到七寸。终于,我终于找到了,那就是襄阳。蒙古军一旦攻克了襄阳,就无需再打其他仗了。南宋时,临安甚至“不流血开城”。

我犯了一个主观错误,而且是一个战略错误,但这重要吗?

不重要。

因为蒙古人已经顺势而为,无论犯多大的错误,大势都可以弥补。那么南宋呢?南宋也一直犯错误。甚至可以说,孟宋之间的对抗,就是一个比较彼此表现的过程。蒙古人的操作不太好,南宋的操作也不太好。然而,如果南宋做得对呢?大势不在南宋手中,南宋无论做出多少正确的操作,都经不起大势的修正。因此,南宋别说北伐中原,统一北方,连国家都维持不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