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机构 毕业生教育自我总结800字(毕业生教育自我总结500字)

毕业生教育自我总结800字(毕业生教育自我总结500字)

教育机构 2024-01-08 17:46:47 876 教育网

毕业生教育自我总结论文第1部分

[关键词]广西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

毕业生教育自我总结800字(毕业生教育自我总结500字)

1简介

体育专业是广西师范大学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广西师范大学体育专业是广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中设立最早的。经过40年的努力和发展,已形成一定的优势和特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体育人才。近年来,随着广西高校不断扩招和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广西高校尤其是体育专业的毕业生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研究分析广西师范大学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并寻求对策,对于高校体育专业的就业指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2、2013年体育专业毕业生

2.2研究方法

文献法、非结构化访谈法、逻辑分析法

3结果与分析

3.1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2013-2014年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基本统计数据来自对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调查。2012年毕业生109人,实际就业率95%;2013年毕业生79人,实际就业率98%。从近两年的就业情况来看,体育专业的就业率逐年上升。这一情况说明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体育教育专业主要培养体育教育人才。因此,从事体育教育工作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渠道。

从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来看,就业已成多元化趋势。这是因为,随着我国体育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和公众对体育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关注体育。企事业单位接收体育专业毕业生,为体育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这两个班共有58名毕业生进入中学任教,其中2012级37人,占该年级学生总数的34.0%,全班21人2013年,占该年级学生总数的26.6%。2012级考研7人,占该年级学生总数的6.4%。2013级考研6人,占该年级学生总数的7.6%。考研的比例比较小。公务员方面,2012年录取3人,占该年级学生总数的2.8%。2013年录取5人,占年级总数的6.3%。通过公务员考试的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大量毕业生进入企业就业。2012年进入企业就业35人,占学生总数的32.1%。2013年进入企业就业27人,占学生总数的34.2%。这说明我国体育产业和体育俱乐部目前发展良好,为体育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此外,还有一些毕业生进入社会后自主创业。2012级毕业生14人,占班级总数的12.8%;2013级毕业生11人,占班级总数的14.0%。总体来看,调查发现,在学校从事教育工作、进入军队警察、考入党政机关等传统岗位仍是体育专业就业的主要渠道。与此同时,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逐渐多元化。可供毕业生选择的就业渠道越来越多。

3.2影响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是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体育专业学生计算机熟练程度和英语水平较差,综合能力缺乏。其次,用人单位注重学历,追求名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单方面追求名校,忽视其教育能力的强弱,导致绝大多数毕业生失去了与他人公平竞争的机会。三是就业指导体系不健全。目前大部分学校对就业指导重视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就业指导在毕业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不完善。四是课程体系不合理。高校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导致人才培养统一性突出,但灵活性较差,不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4促进体育毕业生就业的策略

4.1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积极推荐毕业生

应尽早、全过程提供就业指导。高等学校要把就业指导纳入教学计划,从招生之初,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学校还应加强学校及毕业生信息的宣传,扩大影响,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合适的毕业生。

4.2鼓励多渠道就业,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增加社会实践,培养“一专多能”。毕业生在掌握一项或多项专业的同时,还必须了解和熟悉其他运动项目。同时,要加强写作应用、计算机与多媒体应用、外在能量等方面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3鼓励自主创业

实现自主创业。自主创业已成为体育专业学生重要的职业选择渠道。学校应及时提供信息和外部资源,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毕业生要立足自身知识优势,积极创办科技型、服务型企业,努力实现自主创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4.4优化课程设置

体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体系和课程设置在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同时,必须考虑类似职业岗位群体能力培养的需要,更加注重加强学生对岗位及其内涵变化的适应能力。以及职业范围的灵活性。选择,注重丰富和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和基础。

【参考】

[1]何敏,

一扶、支援西部、选调生、特岗等各类报名,多方面增加就业渠道。

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搞好毕业派遣工作。

三、存在的不足

工作中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

1、理论知识不够深。导致和学生谈话不深刻、教育学生说服力不够;

2、由于毕业班工作事务繁琐,工作方法缺乏创新,以至于无法细致深入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甚至是力不从心。

3、深入学生不够。毕业班学生事情比较多,有的找工作,有的复习考研,总是想着怕耽误学生的时间,不愿意去打扰他们,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后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

1、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素质。

学习与时俱进的政治理论;在业务,在专业知识、法律法规方面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发展;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科研能力。

2、开拓创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勤观察、勤思考,坚持写工作日记,以便学期末写工作总结,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全心全意做好教育管理各项工作。

3、明确定位。要先明确自己的方向,找准自己是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定位,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

毕业生教育自我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就业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毕业生急剧增加。2006——2008年毕业生人数分别为495万、532万人,2009年的毕业生人数更是达到592万人。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却在持续下降,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大学毕业生失业成为一个引入关注的社会问题。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不断的影响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应对措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特点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与高等教育“精英”时代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特征:

首先,大学毕业生由“天之骄子”变为普通劳动者。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文凭只能作为一个“大众化”的劳动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按照马丁?特罗的理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接受高等教育将成为社会相对多数人的基本权利。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后,部分人经过激烈的竞争,进入社会的精英岗位;同时,必然有大批的大学毕业生作为普通的劳动者,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在基层从事一般性工作应该成为一种普遍的就业现象。

其次,第三产业将成为大学毕业生的主要从业方向。据《国际劳动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7年,美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76.8%,日本为67.7%,巴西为66%,中国仅为32%。比较而言,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非常广阔。一些新兴部门快速发展,需要大批的新型人才。以知识和高科技作为支撑的现代化的第三产业,包括财会、法律、保险、金融、投资、审计、文化教育等服务性产业的发展,将会对知识性人才产生大量的需求。大学毕业生到第三产业就业,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一个必然趋势。

最后,大学生毕业初期失业率相对较高。根据西方一些国家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转变过程中的经验和特点来看,大学生毕业后l-5年内失业人数比较多一些,失业率高一些,有时甚至高于社会平均失业率,但是总体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就业率要高于社会的平均就业率。

二、我国大学生失业主要表现为结构性失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校毕业生群体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失业问题,社会上积聚了大量处于失业状态的高校毕业生。于是就有人得出结论:中国大学毕业生太多了,相对于经济发展需要出现了大量的过剩。事实并非如此。据2005年的1%人口调查显示,我国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口仅占5.18%;《统计年鉴》显示,2007年这一指标为6.2%。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一般超过20%,中上水平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大专以上的人才占总人口比例一般是10%左右。所以,考虑到我国人口基数巨大,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大学毕业生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细心观察,不难发现我国高校毕业生失业的主要根源在于供求关系的失衡。在供给方面,首先是毕业生数量增长速度太快,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每年都以20%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GDP的增长速度;需求方面,由于近一个时期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大、增速快,而高校的专业结构调整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节奏,一些传统专业毕业生数量超过了社会的有效需求,而一些应用性、操作性强的工学、技术类专业则出现短缺。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出现的问题是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产物,是因为高校毕业生的知识、技能、素质、观念等与市场需求脱节,不能及时适应市场变化所导致的结构性供需失衡,从而造成了岗位空缺与毕业生失业并存的局面。

按照教育经济学的理论,目前我国大学生失业是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错位造成的结构性失业,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结构、“职场经验准入”要求等市场需求因素发生变化,与大学生适应这一变化所需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工作经验、就业观念、信息占有、高校分布和专业人数分布等不匹配而引发的结构性失业

[1][2][3]

三、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类型及其成因

根据导致失业的原因不同,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可以分为技能结构性失业、观念结构性失业和地域结构性失业。

.技能结构性失业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失业主要表现为技能结构性失业,导致高校毕业生技能结构性失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高等教育招生体制落后导致了大学毕业生的技能结构性失业。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招生仍然具有严重的计划经济特征,大学资源配置以行政干预为主要手段,招生采用计划指标进行控制,导致大学生的培养并不能随市场需求及时进行调整。其次,高校毕业生可就业能力有待提高。国外学者将可就业能力界定为一个人获得首次就业机会的能力、维持就业的能力、必要时获取新的就业机会的能力,而一个人能否获得或提高就业能力取决于四个因素:其拥有的知识、技能和人生态度;使用和开发以上素质的方式;向雇主展示这些素质的方式;寻找就业机会的背景(个人状况和劳动力市场环境)。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把可就业能力置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国民素质提高的高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从年的《从终身教育到维持可就业能力》到年的《就业展望》,一直呼吁各成员国大力提高国民的可就业能力,以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就业环境。目前,世界上已经有个国家把提高国民可就业能力放在国家政策关注点的首位,将可就业技能作为国家战略来重视。我国政府和高等学校对高校毕业生的可就业能力的培养方面有待提高认识。再次,高校内部的学科结构改革落后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节奏。从年开始,我国经济正在同时经历工业化和信息化两个过程,第三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那些传统部门正面临被淘汰或者转型,对人才需求下降。而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僵化,使得传统学科结构不能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灵活地进行调整,以满足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最后,从微观层面上看,导致大学毕业生技能结构性失业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大学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下降,二是高校毕业生缺乏基本的求职技能。当今高校教育体系与社会发展实际略有脱节,导致大学生对校园外的世界缺乏了解,行业、职业概念模糊,尤其缺乏对企业用人标准的了解,很多高校毕业生对面试缺乏信心,导致求职失败。

.观念性结构失业

观念性结构失业是指劳动者的就业观念滞后于就业形势变化,对工作岗位或薪酬的期望过高所造成的失业。当前,大学毕业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期望值普遍过高,就业首先定位在大中城市或发达地区,择业则首先选择国家机关,这从历年大学毕业生参加公务员考试的热闹场面就可以发现当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偏好。另据《成都晚报》年的调查显示:有%以上的大学毕业生钟情于机关事业单位,其中女生的数量更多;其次是外企、大中型国企;最后是民营企业、私人企业;还有近%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就业观念僵化、就业期望与社会现实之间不能实现对接,是导致部分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地域性结构失业

地域性结构失业是劳动者的地域分布与岗位的地域分布不对称所造成的失业。这种情况造成劳动力在某些地方过剩,另外一些地方却严重短缺。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地域性结构失业较为突出,比如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已出现人才高消费现象,但在大量的中小城市、县城,特别是西部地区,却面临着人才的严重短缺。这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急需大批的知识型人才来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可是高校毕业生又不肯到这些地区去工作。根据人民网年进行的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显示:在就业的地域选择上,大部分学生倾向于在大城市就业,有.%的学生选择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工作,而仅有.%的学生选择去中西部实现自己的理想。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在大中城市就业者占总数的.%,而在县镇和农村就业者仅占.%。即便是来自县镇和农村的毕业生,也有约%选择在大中城市就业。在京、沪、津、鲁、苏、浙、闽、粤个经济较发达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占了总数的.%。

四、应对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政策建议

解决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动员政府、高校和毕业生三方积极行动起来,构建“三位一体”的就业系统机制,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构建和谐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环境。

.政府应起到统筹协调和主导作用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