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庭教育 扶贫攻坚的陕西路径有哪些(陕西扶贫脱贫攻坚方式)

扶贫攻坚的陕西路径有哪些(陕西扶贫脱贫攻坚方式)

家庭教育 2024-06-30 14:32:16 769 教育网

扶贫产业和技能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服务业转移,从职业层面有针对性地开展乡村产业人才培养;利用高校专业、技术、师资优势,帮助一村一品创特色、赢未来国内市场,在具有国际特色的文化经济产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带领村民提前谋划,夯实基础,防止出现新的贫困……陕西省脱贫攻坚几年来成效显着,积累了很多经验。一批典型经验。

一、顶层设计,精准施策

扶贫攻坚的陕西路径有哪些(陕西扶贫脱贫攻坚方式)

贫困地区的贫困原因多种多样,家庭贫困状况也各不相同。因此,只有准确把握形势,才能对症下药,精准扶贫。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积极引导高校党外人士,紧密结合高校优势和本县实际,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技术、智力、信息方面的重要作用组织全省18所高校,选派28名经济规划、农业、畜牧业、金融、食品、环境等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与旬邑县合作开展“一起抓捕”开展高校非党员人员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赶超助力脱贫攻坚”活动。从“把脉县域经济脉搏、建立专家队伍、注重人才培养、开展培训、设立基地站点、搞好实践指导、依托产业发展、建立长期帮扶、共建特色”加大对口帮扶、捐资捐技、暖人心”等方面,充分发挥人才“听诊器”作用,提供新思路、注入新活力、凝聚人心。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注入新动能,架起大学助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与脱贫攻坚的“心之桥”。2019年,“在一起”活动被中共中央统战部授予“优秀实践创新奖”。

在延安市的指导下,子长县精准扶贫工作从县职教中心开展了摸底调查。对全县9个乡镇142个贫困村的852户贫困户的个人情况、就业状况、各类劳动力技能水平进行了调查。对培训需求进行登记登记,建立实名培训台账,实现“一村、一账、一书、一户、一人、一卡”,为精准培训的实施奠定基础。随后,根据各乡镇产业结构特点,从培训主题、培训类型、课程设置等方面,筛选出延安精神、红色旅游、家政服务等9个类型,对应实际情况。技术工种,研究制定了《子长县2019年贫困劳动力实用技能培训计划》,由教师授课,可通过咨询服务、实操、发放材料等形式灵活开展培训,将传统的集中学习延伸到各种乡镇教学点、村委会、工业村开设理论课,采用“大篷车”流动教学方式,深化在田间、大棚、果园树下、在建工厂等地开展现场培训网站以流行的“一对一、面对面”的方式进行。通过开展精准扶贫实用技术培训,增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培养了一批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示范带动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全县精准脱贫、精准脱贫提供了基础。强大的人才支撑,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技”的格局,实现了贫困家庭一人就业、全家稳定脱贫的目标。

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发动群众主动脱贫

党组织的基层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职能作用,是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2018年,长安大学实施了院校党委与商南县青山镇党委党建结对帮扶试点工作。学校23个支部党委和商南县10个镇(办)党委、22个村党支部全面开展党建结对帮扶。我们建立了“12122”帮扶机制,即一校帮一县、两个党支部帮扶一个镇(办事处)党委、一个支部党委帮扶一个村党支部;实施“6+X”帮扶活动通过加强阵地建设、开展技能培训、开展脱贫攻坚、创建文明乡风、加强支部联动、促进产业发展等措施,以党建帮扶促进思想政治建设。加强政治建设,以思想政治建设引领脱贫攻坚,推进基层党的建设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结合,能够有效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增强贫困群众的自力更生和造血功能,组织强、产业兴、人民富,实现健康发展。

西安工程大学充分利用学校基层党组织的优势资源,与延长县积极探索“党建+”扶贫模式。5所学校基层党组织对口帮扶延长县黑家堡镇孙基屯村69户贫困户,制定《西安工程大学基层党组织与延长县黑家堡镇孙吉屯村贫困户结对帮扶工作方案》,召开党建座谈会、组织生活会、组织考察、走访村党支部慰问和贫困户。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党建帮扶活动,帮助村班子增强党建活力,服务引导党员和需要结对帮扶的群众增强发展内生动力,鼓励他们倾听群众心声党的领导、跟党走,积极参与发展村集体经济,坚定脱贫致富信心。

三、控制辍学,保障就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根除贫困、摘掉贫困帽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是根本途径、最有效、最直接途径。近年来,安康市资阳县坚持把“发展教育脱贫”摆在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位置。通过改善条件、“夯实基础、培养人才”、优化配置、强化保障、智力和意志并举等手段,与产业扶贫紧密结合。深入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围绕控制辍学、保障就学、学生资助、村村入户等关键环节,优化工作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统筹各类资源,推动政策落实。以落实为抓手,解决问题。通过整合力量、建立机制、落实资金、过程监管等精准发力,越来越多的贫困学生通过教育救助克服困难、实现人生梦想,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通过了有效帮扶。帮助人们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在历次国家督察和省市交叉督察中,资阳县教育扶贫工作均实现了“零问题”、“零扣减”的目标。

咸阳市按照“重点整顿、健全机制、强化措施、改进作风、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围绕控制辍学、保学、精准经费两个重点,增强思想觉悟,行动意识,设定工作目标,坚持精准施策,确保各项帮扶都到位;市局统筹督促,县市推动落实,上下联动,分担责任,层层压实责任,优化关爱措施,推动定期检查,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动员各方力量,形成脱贫攻坚合力,绘制最大脱贫同心圆,形成教育脱贫总体格局;加大扶贫务实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教育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全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筑牢防控“防火墙”实现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无因贫困辍学的目标。实现了用扶贫抓教育大局、用扶贫强队伍、用扶贫立民的目标。对教育工作取得的新成果感到满意。

4、挖掘区域特色,形成特色产业

陕西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扶贫工作要立足区域历史资源和文化优势,挖掘和发挥其当代活力,打造和扶持特色产业。陕西科技大学基于对镇巴县及其自然生态资源优势的考察,签署九项重大帮扶协议,打造“陕西科技大学、镇巴县中医药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帮助发展大黄、重楼等优质中药材和蚕桑、茶叶等特色农副产品产业,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对柞水县进行实地考察后发现,柞水县地处秦岭山区,植被覆盖率达95%,花卉、药材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熊蜂繁育,具有独特的蜂蜜品质和口味。是营养、保健、医药、食品中的瑰宝。熊蜂养殖产业扩大项目已立项,使当地熊蜂养殖规模达到3000余箱。每箱可帮助贫困户增收500元以上,实现稳定脱贫。后期我们还将加大建设投入,组织生产培训,协助商标注册,形成品牌产业效应;在清涧县,将传播黄河太极湾、毛主席“沁源春雪”、路遥纪念馆等一大批红色旅游和自然旅游资源。还不够,旅游推广滞后。西安欧亚学院将“新媒体与无人机项目”作为产学研实施项目,与清涧县宣传部、文化和旅游局成立清涧县文化旅游品牌推广合作项目组提供服务为整个国家。全县30名新媒体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举办清涧县导游人员走动能力提升培训班,制作不同版本的优质清涧县文化旅游宣传片,宣传清涧县文化旅游品牌。进而实现区域脱贫;西安石油大学利用永寿县传统文化遗产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项目资源,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工艺项目,打造优势手工艺项目产业链,发展永寿县文化产品电子商务,形成旅游特色文化品牌,发展区域经济,促进文化产业扶贫。

五、发挥专业优势,支持行业健康成长

新型扶贫产业相对薄弱,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专业人士的早期呵护。因此,各高校结合贫困产业自身在生产、销售、服务、人才培养、产业延伸、质量提升等方面的优势,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提供相关支持。长安大学建立了“教职员工福利消费平台、教职员工生活消费平台、校园餐饮消费平台”三大校园消费平台,将贫困地区农产品推向校园,与校园建立稳定的销售市场消费保障贫困初期。帮助区域产业拓展市场、稳销、扩规模、增产量、保质量、树品牌。同时,为支持贫困产业健康发展,学校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分类办班,开展技能培训。在郏县开展“护师”岗前技能培训、贫困劳动力创业培训、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田间培训等。电子商务创业人才培训和全域旅游人才培训等培训。学校利用自身人才优势,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2018年资助8支队伍开展“电商+农业”、“互联网+教育”、“建档立案+精准扶贫”、推广普通话等科教扶贫活动,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脱贫致富。信心和雄心。2019年,学校组织开展“青春心向党、贡献新时代”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设立了“振兴基层党建、助力乡村振兴”、“互联网+”资助项目“教育”、“文化惠民·艺术”等15支“心系扶贫”主题团队赴商南县、郏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助力产业周边环境健康发展。学校还充分发挥公路交通、土地资源环境、城乡建设三大领域的科研特色和专业优势,共建电子商务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与郏县扶贫龙头企业——天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信息等服务,开展县域电商扶贫发展和发展规划专题研究,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信息等服务。产学研示范基地建设的技术支撑。学校积极动员校友企业和社会力量,持续助力扶贫产业快速发展。校友企业西安珠江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塔斯钻石有限公司、深圳方大集团、方大建设集团等赴商南县进行项目调研考察,共同谋划产业发展。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以服务“三农”为办学宗旨,坚持走农业科教产学研一体化道路,积极融入国家“精准扶贫”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职业农民和村干部开设学历教育班。建立农民专业培训学院、开办水利订单班等“斩草除根”,把教育带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大力实施特色产业增收,让主导产业与特色产业齐头并进,用科技“改造贫困产业”,探索建立了校地联动、教育与产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互联互通、开放融合,让更多农民掌握增收致富技能。我们定期组织专家教授深入农村、深入乡村,采取为群众“点菜”、为学院“上菜”的方式。联手把现代农业技术送到基层、送到村民家中,逐户施策、精准扶持;合作建立蜜蜂养殖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核桃高产栽培一体化示范基地、电子商务网络平台,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取得长远成效在扶贫方面;通过在宾县、丰县、杨凌等地建立产学研示范基地,将基地建设、科技推广、扶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扶贫触角直达“末梢神经”,许多人手上的“土疙瘩”变成了“金疙瘩”,增加了收入,致富了。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抓住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机遇,从辣椒、苹果、中药材等,从林特产业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出发,以综合技术开发和推广为驱动,以保护资源、开发资源、利用资源为目标,在奉贤山区建立了生态经济的林业特色产业体系,创造了奉贤山区独特的林业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了丰县以花椒为主导的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取得了显着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形成了“技术服务型、基地示范型、科技包村型、专家复合型和企企合作型”五种产学研示范推广模式。带动型”,被媒体誉为精准扶贫。《高等职业教育模板》。

六、扶贫助学,不让一个人掉队

输血不如造血。各地不断加大送智送心力度。

有的从家庭教育入手,把家校德育作为助力脱贫攻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手段。例如,宝鸡市千阳县就采取了“诚心邀请,家长融合;活动引领,专注投入;交流分享,分享美与美;表彰奖励,不断努力”,通过开展亲子阅读、家长课堂、家长读书交流会等活动,引导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和管理,引导家长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深度融合、相辅相成,脱贫先行,立志先智。

有的从教育部门起步,在老百姓家门口办学。防止贫困代际传递是教育扶贫的基础。例如:宝鸡市岐山县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硬件资源、师资资源、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着力打造教育脱贫“组合拳”,通过脱贫攻坚坚定理想信念。“主题活动,捕捉师德师风;用先进典型,树立党员标杆,加强组织领导;用骨干制度培养教师,强化持续激励;用奖惩激励教师,强化就业吸引”;通过交流、轮岗调整结构,加强师资平衡。”把建设与教育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构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教育扶贫中的基础性、引领性、关键性作用,初步走上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轨道。走出一条岐山特色的教育精准扶贫之路。

有的从社会力量入手,充分发挥支持力量优势,从硬件完善到内涵发展,帮助改善教育设施和师资队伍,缩小城乡教育质量差距,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例如:西乡县利用苏陕扶贫合作优势,加大与江苏南通启东市教育部门的扶贫项目对接。深化校企合作。启东酒店班、柳工工程机械班、神通阀门班在西乡职高开班,并与江苏百特电器达成订单合作协议。先后资助西乡职业高中旅游专业发展20万元,加强分校区建设。启东市哲贵中学选派5名教师到其分校西乡四中长期支教。启东各界向分行捐款30万余元,加大项目支持力度。争取江苏、陕西扶贫资金1008万元,其中858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150万元用于教师培训。启东各界爱心资助西乡数百名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28.8万元。又如:渭南师范大学与台湾朝阳科技大学联合组队。海峡两岸两校汇聚各自优势,加强校际合作,开设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写作课程、以“敢于对话”为目标的英语课程、以及绘画课程以“描绘未来”为主题的舞蹈音乐班、以“表达青春”为主题的舞蹈音乐班、以“强身健体”为主题的足球班、以“说继元”为主题的书法班、“崇尚科学””。围绕主题开设科学课程,实施特色课程,推动“撑学立志”快乐课堂,让师范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让更多大学生关注农村发展教育,助力乡村发展。

有的从技术手段入手,出创意、创新路,充分利用现代手段和技术,把帮扶力量从繁重、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提高脱贫成效。例如:渭南市开发教育扶贫软件,助力教育脱贫。将教师从不断填表、反复核对数据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教师把扶贫工作的重点放在关爱学生上,实现了全市党员的目标。切实提高教育扶贫成效。目前,全市12个县市的2万余名教师已报名申请,3万余名学生已绑定受助。发布教育扶贫日志88837条,推动教育扶贫工作更加细致、深入、有效开展;2018年,刚毕业两年的大学生方婷婷被聘为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最偏远的乡村学校的“特级教师”。她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抖音平台,公布学校现状,获得急需的学习用品和物资支持。她拒绝了现金援助,并表示:“扶贫首先要扶民之志,不能让学生产生‘等待’的心态,要明白脱贫只能靠自己努力。””

尽管陕西省齐心协力、多措并举,脱贫攻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当前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我们要团结一心,迎难而上,积极探索,创新发展,坚决取胜。这场硬仗,为全面小康铺平了道路!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