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母爱的反面,家庭教育关于母爱

家庭教育母爱的反面,家庭教育关于母爱

家庭教育 2024-09-24 15:00:19 0 教育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家庭教育母爱的反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家庭教育母爱的反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失去母亲的孩子,对孩子的心理有什么影响?

缺少母爱,会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引起下面几样通见情况。

家庭教育母爱的反面,家庭教育关于母爱

因为生活中,父亲对自己的影响大。那么,对父亲的性格继承将呈现直线继承。表现出的个性,会因为父亲的影响产生波动。

缺乏母爱,因为生活中缺少这部分的感情,和性格继承,在生活过程当中,参照其他家庭例子而进行对比,从而形成拟化心理。在心理成长中,对缺失部分进行补偿。好的表现方面,比如:家务好,心思细腻,知道如何照顾人,善良等等...但是反面例子也是有的,例如:性格叛逆,做事没主见,懦弱等等...

缺少女性家庭成员的教育,会直接导致儿童成长过程中难免遇到心理的自卑和自我保护心态。通常表现为,与人交际能力的下降,和做事小心程度过高。

性格的极端化,不只是缺母爱,在单亲家庭,或则孤儿中,极端的性格产生概率大大超过正常家庭的出现概率。他们对事物的好恶,都会在心里有着相对明确的定义。而且表现也相对明显。这也从侧面说明缺乏安全感的说法。

其实还有很多,不过多是因人而异,不好一概而论。

母亲这么伟大,为何“毒”里却有个“母”字?这两字究竟有何关联?

这个字,我早就解释过。

毒字的下半部分并非母字,这是汉代时才改的,是根据先秦的一种篆字改写的。但是篆字原字,下面也不是母字,而是乱草的形象。

毒字,也是在后世才被赋予了“有害物质”的这种意思,原本只是形容苦涩。

比如《广雅·释诂》 里说:“毒,苦也。”

《周礼·医师》中也说:“聚毒药以共医事。”这里说的“毒药”,其实就是指苦味的药物。

《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里也说:“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而《史记·淮南衡山列传》里说得更明白,是千古流传的一句话:“毒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后世才改为“良药苦口”,而原文是“毒药苦口”。

所以,“毒”,本来形容的是“苦”。

你知道不知道有个词叫“含辛茹苦”?经常用来形容什么?

母亲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母亲为了孩子受苦。汉代创造隶书里,文人墨客觉得母亲哺育孩子,也相当于在品味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苦涩,所以把母字放入了毒字之中。

毒字和母字的关联是:

从形上:毒字上下结构,下部母子。

从意上:一丁点关系都没有。

毒:原指一种毒草。

毒字原来的下部写成“毋”字,在汉字的演化过程中,才写成“母”字。要说联系就是别字的联系。

所以不可胡乱联系。

不可亵渎伟大的“母爱”。

秦时有一人名“嫪毐”,音[lào ǎi]。《说文》:“人无行也。一说嫪毐,秦人,以淫坐诛,故世骂淫曰嫪毐”;因嫪毐人品不端,后便以其名表行为不正之义。《说文》:“毒,厚也。害人之艸,往往而生”。《博雅》:“恶也。一曰害也”。可见,“毒”有恶害之义,为贬义字。“毒”应从“毐”,而非从“母”,与“母”没有关系;而“毐”,为“毋”部字。毋,音wú;《說文》:“止之也。其字从女,內有一画,象奸之形。禁止之,勿令奸”;由“止”义引申为“莫”义。可见,“毒”含行为有害的意义。为什么《说文》又说“毒”为“厚”义呢?这是因为古视现象都正反观,正如《说文》段注曰:“毒兼善恶‬之辞‬。犹‬祥兼吉凶,臭兼香臭也”;所以,“毒‬”亦‬兼‬“厚‬”义‬;厚‬,《玉篇》曰“不薄也,重也”;因此“毒”还有“治”之义,如“易曰:圣‬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毒‬天‬下‬”即‬治‬天‬下‬。由此可‬见‬,“毒‬”与‬“母‬”没有半点关系,不‬可‬望‬形‬生‬义‬,错‬误解‬“毒‬”。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家庭教育母爱的反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家庭教育母爱的反面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