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庭教育 光伏材料创新创业(光伏发电创新)

光伏材料创新创业(光伏发电创新)

家庭教育 2024-05-20 05:09:53 627 教育网

文字|郑灿成

编辑彭小秋

光伏材料创新创业(光伏发电创新)

近两年,材料创新企业受到越来越多资本关注,也吸引了更多人才涌入。

比如现在常见的医用防护服就包含了比较高的材料创新技术。为了方便行动,防护服需要很轻,但又不易撕裂;它需要与外界病菌隔离,但也必须保证一定量的气体交换。但直到疫情初期,国内符合医疗认证的防护服一直被国外500强企业垄断。

“庆云新材”的尝试或将打破对方50多年对相关技术的垄断。即,一般认为材料的强度往往与其重量有关。强度越高,物体的重量就越大。如果我们观察微观结构,材料的强度越高,孔隙通常越小。在隔离水分子的同时,它也会排除材料中的气体。

“青云新材”是36氪持续关注的公司。今年6月,“青云新材”新材料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瓴创投、东方雨虹、中金资本旗下基金、中信环保产业基金和绿地资本。当时,其主打产品昆仑仍处于中试阶段,尚未完成大规模量产。

今年8月,“庆云新材”第一条规模化生产线正式投产,较中试生产线实现了10余倍的跨越。这意味着“青云新材”的昆仑生产技术已经成熟。

事实上,在创立青云新材之前,创始人陈博一还经营过一家光伏公司,目前正在筹备IPO。值得注意的是,两家公司的业务并无重叠。那么,陈博一为何选择创办青云新材呢?为什么要从当前火热的光伏产业转向新材料?这其中有哪些想法呢?36氪采访“青云新材”创始人陈博一。

以下为采访实录(已编辑):

极致的平衡

36氪: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选择从热门的光伏赛道转向青云新材,我想必也是经过了很多思考。那么我们先来详细介绍一下昆仑这个新产品,并举例说明一下它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陈博一:昆仑海帕克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材料。其外观介于纸、无纺布和薄膜之间。它的外观辨识度非常高,一眼就能看出它的与众不同。更独特的是体现在它的性能上。它结合了两个相互矛盾的特性:防水透气、轻质但坚固。这两组矛盾的特性让昆仑海帕克能够应用于60多个行业并带来不同的价值。

例如,在医疗包装领域,几十年前三类医疗器械的包装材料主要是医用透析纸。但如果采用昆仑材料,一方面可以实现抗菌性和透气性的最佳平衡。所有细菌不会穿透包装并与设备接触,但它们也可以在打开和使用前进入包装材料进行灭菌,例如环氧乙烷、伽马射线、电子束、蒸汽(受控条件)等。

另一方面,材料必须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不易破碎;同时必须剥离干净,拆包时不得产生任何碎片或纤维,或肉眼看不见的较小颗粒。否则,设备本身可能会受到污染,因为所有三种类型的医疗设备都必须植入人体内部或与血液接触。

又如防护服,实现100%细菌防护屏障,同时舒适透气。是一种完美的防护材料。

36氪:也就是说,青云新材既有ToB业务,也有ToC业务。那么C端客户可以从哪里感知到这种材质呢?

陈博一:以常见的医用防护服“大白”为例。在COVID-19疫情爆发之前,我国已有经过医学认证的防护服企业,主要是美国的财富500强企业。2020年疫情后,由于短时间内需求巨大,产品供应紧缺,我国修订了医用防护服标准,允许更多防护服材料和品牌进入供应体系。新旧类型的防护服可能在外观上看起来完全一样,但材料的性能和性能却完全不同。

防护性和透气性就像跷跷板的两端。据医护人员反映,大白目前穿的大部分防护服都特别闷。这是因为防护服材料的表面覆盖有一层薄膜,封闭了所有孔洞。虽然它提供了良好的保护,但它是完全密闭的。人体无法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导致防护服穿久了极其闷热,脱下后满地大汗。

还有一种防护服,这是相反的另一个极端。它是一种无薄膜的多层无纺材料。透气、穿着舒适,但很难做到完全防护。

采用昆仑材料制成的产品在防护性能和透气性能之间实现了高度平衡。它们不仅能实现100%的安全防护,而且还具有佩戴的舒适性、透气性和轻便性。

此外,昆仑还应用于很多消费品场景。例如户外用品、帐篷、睡袋、背包,以及防雨、防水、轻便的运动服和鞋子等。由于昆仑强度较强,因此可以作为基础材料独立使用。此外,它比纸更轻、更薄。穿在身上不会感觉厚重,而且透气舒适。帐篷睡袋也是如此,可以防止水分、灰尘、细菌的进入。内部也有较好的通风效果。

除了户外产品外,还有腕带、洗漱包、雨伞、环保袋以及我们在儿童游乐场和医院穿着的高档服装和产品上的标签。事实上,在不经意间,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点点地。

36氪:青云新材A轮融资时,昆仑还处于中试阶段,目前已实现量产。这是否意味着昆仑只需专注于下游市场应用?

陈博一:不会。产品和技术的进步是一个渐进、小步、不断迭代的过程。不同应用领域的产品品类拓展、单线产能增长、良率、连续作业时间、单位成本等都需要不断的技术进步来实现。例如,单线产能的增加,会更加增加工程的复杂性和随机性。它不是简单的线性增加,而是工艺和技术的升级飞跃。

昆仑材料的下游应用涵盖60多个不同行业。每个行业的应用场景和需求不同,对“跷跷板”倾斜角度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并不是一种产品一统天下,我们需要了解每个行业的客户需求和应用场景,深入挖掘行业特征。

此外,昆仑并不是青云唯一的产品管线。我们还有其他同样有趣的创新材料。我们在实验室取得了良好进展,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中试阶段。阶段。

虽然是不同的产品线,但其底层技术逻辑、人才知识结构、供应链资源以及下游客户群体和市场都有共同点。青云的产品线现在看起来可能是点,但几年后这些点将连接起来,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

趋势、人才、文化

36氪:回到个人,当时为什么想到成立青云新材?会不会和之前的个人经历有关?

陈博一:我们从20多年前说起。我就读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创新创业管理强化班,这里聚集了一群怀揣创业梦想、改变未来梦想的浙大学子。那时,就埋下了创业的种子。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也是我一生中唯一的工作。那是在美国一家财富500强公司。我接触到一个很有趣的材料,类似于今天青云的昆仑。这种材料50多年来一直被美国公司技术垄断。我当时正好负责这个产品的国内业务,我很好奇,为什么其他国家和公司做不到呢?如果有一天我们可以自己做,那将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2011年初,我从这家美国公司辞职,开始自己创业。我有过三次创业经历:第一次是光伏和半导体材料,恰逢欧美对中国光伏产业实施反倾销政策,同时欧洲取消光伏补贴进入进入电网平价。市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高峰转向快速下跌。在我的印象中,2011年中国光伏企业有800多家,到2013年,还活着的不到10%。我的创业小公司也经历了从山顶到谷底的过山车变化。创业的第一堂课并不美好。

第二次创业经历是福耀能源(中福能源的前身)。在尝试了很多其他行业后,我又回到了光伏行业,这次是从下游电站业务开始。2013年,中国光伏产业发生深刻变革。从金太阳的首次安装补贴政策到电费补贴时代,中国本土光伏产业正式开启。中伏能源是最早在中东部地区开发光伏电站并最早获得红利的公司。创业之初,我和另一位合伙人投资了110万,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实现盈利,净现金流入1600万。我们用这1600万继续投资,征服城市和领土,并迅速扩张。中伏能源未来几年将继续快速发展。2022年销售收入将突破50亿元。随着光伏电池及组件产能进一步扩大,2023年销售收入预计将突破100亿元,贡献数亿元净收入。利润。

第三款是现在的青云新料。青云与中府正好相反。青云无论是团队组织还是技术积累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但我们相信积累就会导致失败。

我在浙江大学。除了在竹园学习之外,我还有一个工科专业,是化学工程和材料。除了第一份工作和第一次创业的经历,我对特殊材料还是有特殊的偏好。另外,青云的创立源于我对未来趋势的判断。突破中国技术和产品困局,源于国家安全和产业链自主的需要;技术创新源于为客户创造更高的附加效益。价值。

36氪:现在绿电产业蓬勃发展,中复能源已经足够实现财务自由了。为什么我们还要花这么多时间和金钱去创办庆云新材?您对中国商业洞察有何判断?

陈博一:2020年国家提出双碳战略,中国光伏产业也恰好在今年进入平价上网时代。随后中国光伏产业开始呈指数级增长。资本的热情也被点燃。十几年后,大量热钱再次迅速涌入光伏行业。从具体数字来看,“十四五”期间,国内光伏电站年均新增装机容量预计为70-80GW,几乎相当于“十三五”前5年的总和。五年计划。

绿电赛道确实火爆,连邻居70多岁的老奶奶都知道买光伏股。当老人追赶我们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冷静下来思考一下?

如今光伏赛道上的主流玩家其实已经存在了20年。他们20年前与欧美日光伏企业同时起步,经历了三四个周期才活到现在。而95%以上的光伏企业已经消失。同时,能源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当冲锋号角吹响时,主力将是大型国有企业。有限的资源将迅速向经营20年的大型国企和千亿市值的上市公司集中。聚光灯属于这样的企业。

中孚能源终于搭上了末班车。但目前大市场格局已经形成,资源更加集中。想要进入一线C位是很困难的。

对于企业家、创业者来说,我们应该着眼于未来。我们需要看看未来20年这片土地会发生什么,思考可以做些什么来为下一个时代创造价值。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从最初的短缺经济,经历了外贸加工、房地产、互联网的红利期,再到供给侧改革和逆全球化的背景下。在短缺经济下,只要你勇于撸起袖子,努力工作,就能为社会创造价值,一路收获财富。

在当前逆全球化背景下,一些关键技术、材料和设备长期被欧美日企业垄断。它们经历了制裁和减产,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自主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比如半导体,大家平时关注的焦点是如何设计芯片、如何制作晶圆、如何更换设备。但所使用的各种辅助材料大部分仍从欧洲、美国和日本进口。就像最不起眼的设备适配器一样,它由氟塑料制成,从美国公司进口。

如果我们要放眼未来20年的浪潮,那么这些技术创新和材料突破就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领域。青云新材料昆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如果说我们十多年前进入光伏行业,那是着眼于未来。所以今天的青云是立足现在,着眼未来。

36氪:您在创办青云新材之前有什么经历?

陈博一:成功的经验大多不可复制,但失败的教训往往可以汲取。在这么多的跌倒中,我认为有三个共同的价值观。

首先是趋势。企业家的核心策略是判断未来趋势。与其看眼前的热点和风口是什么,我觉得风口是追不上的东西。就像跑在站台上追赶火车一样,只会越落越远。站在出风口的方法是提前在站台做好准备,等火车来了就自然上车。

这就需要我们在趋势到来之前做好准备。

第二是人才。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一个人的价值是非常有限的。这是中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他的短期成功依赖于创始人几十年来积累的知识、技能和资源的集中释放,公司确实能够取得短期的成功。但当中心化发行后的红利和产品生命周期慢慢褪去时,公司迅速走下坡路。我相信一个人成功的核心要素往往会成为他未来失败的最大原因。这些特点导致企业逐渐变得僵化、失去活力、变得自满。

因此,企业成长的核心是人才的成长。但最优秀的人往往不能一起工作。企业家或企业家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团结最优秀的人才群体,让他们一起工作。

第三是文化。我之前的创业经历太注重把事情做好,以最高的效率完成它,取得可衡量的结果,并少犯错误。但当组织规模变大时,我们就很难集中精力去完成某件具体的事情,效率很低。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行动。当理念不同时,合力就会分散,变得内卷。文化变得重要。

世界上最悠久的组织是文明和宗教信仰,比如中华文明和基督教。文化是联系一群人最有效的方式。

我们的核心技术可以被窃取,我们的产品可以被复制,我们的团队可以被高薪挖走,我们的客户也可以被低价抢走。但根植于公司的文化是永远无法复制的。就像华为敞开大门让大家看到,写了那么多书让大家学习一样,任何人都不可能复制。文化是共识价值观的建立,是企业生生不息成长的秘诀。

36氪:回到青云新材,青云内部传递着怎样的企业文化?

陈博一:今天就讲两点。

一是专注。当今的信息海量且可自由、方便地获取,以至于大多数人不再知道该关注什么,并且常常花费大量时间关注不重要的事情。青云强调以少取多,以减法生活。过滤掉杂乱无用的信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对自己最重要的一两件事,并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必须有长期的战略定力和耐心,才能实现最终目标。专注到极致就会带来创新。或许也与日本的工匠精神有相似之处。

另一个是价值创造。青云的每个人每天都要思考如何在工作中创造更大的价值。我们也学习互联网公司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我们不追求颠覆性创新,但每天都要求优化和改进。日复一日的积累,多年来的复利增长会产生质的变化。这种形式的创新很难被快速复制和模仿。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